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西学东渐进一步深入,报刊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交流与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面对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与西方列强交锋中的一次次惨败,许多爱国志士在痛定思痛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教育落后是导致国家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之一,于是普遍地发出了“教育救国”的呼声。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的回族知识分子也主动地加入到了这两种时代大潮中。回族传统经堂教育制度发展到清末时期,已经严重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整个回族群体前进道路上的一大桎梏。许多回族有识之士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而此时回族报刊的兴起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探讨、呼吁教育改革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回族知识分子围绕如何改革传统教育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个核心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讨论与呼吁。在讨论过程中,回族报刊首先对回民教育的落后现状以及传统教育制度中存在的诸多弊病进行了揭示,希望借此以唤起广大回族民众对教育改革的紧迫性的认识。等到新式回民教育蹒跚起步之后,相关讨论的中心话题又转向了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上,随即产生了一系列的教育发展思想与建议,客观上为新式回民教育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根据不同时期回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暴露出来的问题,回族报刊对回民教育的探讨又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划分为清末民初、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抗战爆发、抗战爆发至少新中国建立三个阶段。回族报刊在致力于对回族教育落后现状的揭露与发展道路的探讨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宣传和鼓动作用,呼吁广大民众为发展回民教育贡献力量,客观上推动了回民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困难的解决。总之,清末民国时期回族知识分子对回民教育问题的讨论,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一场文化自觉运动,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在回族群体身上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