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纺纳米纤维可以有效地模拟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形态,其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串通的孔结构使其在组织工程支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用于制备纳米尺度纤维最为简便、低廉、高效的方法,受到许多科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采用天然聚合物丝素蛋白(SF)和生物可降解合成聚合物聚己内酯(PCL)为支架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者的混纺以及皮芯纤维,试图将SF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PCL优异的机械性能结合于一体,结果发现SF-PCL皮芯纤维在神经支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调控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分别获得了各组成溶液的最佳电纺条件,并制备得到了具有规整形貌的SF纤维、PCL纤维和PCL/SF混纺纤维。并利用FTIR、XRD、TG、接触角以及力学性能测试手段对纤维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发现使用甲醇处理可以诱导SF的构象转变,同时PCL对SF的构象转变也有一定促进作用。PCL纤维膜水接触角为130.7。,而PCL/SF=50:50混纺纤维的水接触角为62.46。,可以发现SF的加入有效改善了体系的亲水性能,而且体系还保持着较好的力学性能。利用同轴电纺技术将SF作为外壳,P-CL作为内芯制备了SF-PCL皮芯纤维,该结构较混纺纤维更有效的将两种材料的优点进行了结合,外壳的SF可以很好的改善材料的亲水性,内芯的PCL又可以有效维持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用DMF浸泡处理过的皮芯纤维显示出特殊的棍节状结构,XPS表面元素分析说明了纤维大多以皮芯结构存在。FTIR、TG、XRD测试结果说明PCL对SF结构的影响较小,可以进一步佐证PCL和SF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于纤维中,这是与混纺纤维的测试结果对比得知的。皮芯纤维的水接触角值为53。,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值与PCL纤维很接近,说明该种皮芯结构确实保持了SF优异的亲水性和PCL优异的机械性能。利用Dex为模型药物,在电纺前驱体溶液中进行药物的共混加载,成功获得了载药的纤维材料。体外药物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载药SF-PCL皮芯纤维较混纺纤维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能力,药物可持续释放250h以上,这与纤维的直径以及外层包覆的存在密切相关。通过对纤维释药前后的形貌对比研究发现,Dex药物的加入会使纤维间产生网状拉丝,而释药过程溶剂的溶胀会使纤维直径增大,并使纤维产生特定的凹槽状二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