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制度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政治范畴,同时也是一个经济范畴。作为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社会范畴,财政制度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形态中总是体现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财政制度又反映着它赖以存在的那个社会形态下不同阶层间的政治、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因此财政制度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最为关键的制度动力枢纽。改革后的财政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明显的滞后于经济的增长,个人税负加重影响了消费能力,财政制度成本的研究有利于认清当前财政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首先在回顾国内外经典文献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中国财政制度发展变革的历史,利用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了中国财政制度演变的类型,特别是分析了改革开之后财政制度变迁各阶段的特征,分析我国财政制度变化的趋势走向,并结合当前建设公共型财政制度的特点分析财政制度改革的方向。第二,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测度30年来中国财政制度成本的规模,利用实证结果分析财政制度效率、财政制度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财政制度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30多年来财政制度改革的数据特征入手,将制度变迁分为三个阶段,并在各阶段基础上分析财政制度成本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影响制度成本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非正式制度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最后,基于财政制度改革现状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本文建议降低中国财政制度成本的途径是提高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的素质,以及公众对制度的理解,并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