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慢性乙型肝衰竭(下同)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同时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1.回顾性分析228例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住院患者(病例来自于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包括保肝、退黄、抗病毒、对症支持及中医辨证治疗,对其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2.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962例患者(病例来自于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的20家医院)。按入组情况分,试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67例,对照组(西医治疗组)295例;按疾病诊断分,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511例,慢性肝衰竭451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死率、生存分析、有效性评价、生化学指标(包括ALT、AST、CHE、PT、PTA、TBIL、TC、TG、ALB、血氨)、中医临床症状等变化情况。3.收集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血清标本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应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IL-17、IFN-γ、TNF-α、IL-10、IL-6、IL-4、IL-2等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比较,并随访肝衰竭患者24周预后情况。结果1.进行回顾性分析的22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总体有效率为44.3%,其中早期有效率为80.0%,中期有效率为50.4%,晚期有效率为10.0%,不同分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PTA、TBIL、TC、ALB、病程分期、并发症等指标均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2.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价的962例患者中,48周总的病死率为37.08%,慢加急性肝衰竭(亚急性)为29.12%,慢性肝衰竭为45.4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以显著降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病死率,二者48周病死率分别为对照组36.49%和试验组25.99%(P<0.05)。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而言,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近似,48周病死率分别为43.18%和4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生存分析统计,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试验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肝衰竭生存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有效性评价分析,针对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P<0.05);针对慢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未能提高疗效(P>0.05)。在改善生化指标方面,针对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对改善AST、PT、TBIL、ALB、血氨有优势;针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相对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ALB、血氨亦有一定优势。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针对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可明显改善乏力、尿黄、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针对慢性肝衰竭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3.肝衰竭患者IL-17及IL-6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随访肝衰竭患者死亡组IL-17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间IFN-γ、TNF-α、IL-10、IL-6、IL-4、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显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总体有效率低,在早中期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肝细胞坏死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关键在于控制肝细胞坏死,防治各种并发症。2.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以明显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提高临床疗效,利于改善生化学指标。相对于慢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优势更加明显。3.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发病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IL-17和IL-6水平能够反映肝脏炎症程度,可能共同参与肝衰竭的发病,其中IL-17水平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对预测患者预后有很好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