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以良好势头一直蓬勃发展,作为对于旅游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客观存在,旅游用地展现出一个“井喷式”需求的增长态势,其利用状况和效益评价也直接影响着中国旅游业能否快速、健康和长远持久地发展。在建设与发展中,旅游活动范围的拓展和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张由于热度过高,出现贪大求洋、盲目扩张的倾向,导致旅游用地粗放式经营、低效率利用、闲置荒废等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文化遗产地和自然生态区的旅游用地开发建设活动,已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不可逆转的毁坏结果。2015年,《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联合出台,其目的在于提升旅游用地的集约程度以及对旅游业的市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大众旅游渐成风尚的趋势下,风景名胜区因其拥有美丽山水和宜人环境等优势条件,开发热度不断提升、建设强度逐步增大,在提高旅游用地集约水平与保护资源的同时,还面临城市及乡村统筹调整与双重空间胁迫的压力。为此,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运用土地报酬规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等相关理论,选取江西省其中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分析,探讨其旅游用地的集约程度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表明,10个风景区的旅游用地集约度略有差别,总体基本保持在中等水平,大致处于0.4~0.8之间,综合得分最高的是三清山,为0.799,表明集约度最高,综合得分最低的为0.404,是三百山景区,得出6个经济滞后型的景区、4个环境滞后型的景区;旅游用地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除庐山和三百山景区为0.896、0.831,其余景区均介于0.9~1.00之间,协调情况虽有所不同,但整体协调程度中等,基本都在0.4~0.6之间,协调程度最好的为三清山景区,为0.615,最低数值为0.410,是三百山景区,从耦合协调度的类型来看,共跨越了3个类别层级,主要集中在基本协调和过渡类型这两种。最后,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阐述的江西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集约度-协调度的实际概况,提出了促进江西省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集约度-协调度的建议。一是从多元化挖掘旅游用地潜力、叠加旅游功能,全面掌握旅游用地现状、科学制定规划,复合利用旅游用地、健全集约用地长效机制,建立旅游用地评估体系、完善用地置换制度4个方面着手提高江西省旅游用地集约程度的途径;二是从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利用旅游用地资源,将生态保护意识融入旅游的各个环节、发展生态旅游,严格控制建设与开发旅游用地、改善环境保护设施,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4个层面加强实现江西省旅游用地的协调发展方法。最终做到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的高集约、高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有序良好配合,这是实现旅游风景区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