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速度不断加快,全世界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传统的正规部门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都大大下降,而非正规就业在同一时期得到了显著地增长。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正规部门垄断国民经济,吸纳了几乎所有的从业人员。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剧,我国传统正规部门的就业比重急剧下降,而以个体和私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需求,非正规就业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就业形式。对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起了重要的作用。非正规就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但是对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护却普遍缺乏。
本文在上述背景下,主要依据社会公平理论,以定量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了泰兴市银杏加工企业中的非正规就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调查资料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构成特征及就业状况进行了描述和简单分析,从社会保护的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于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社会保护是一个范畴很广的概念,本文对社会保护作了细分,从劳动保护、社会保障以及职业发展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护,并结合国外经验对相关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在劳动保护方面,相当一部分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尚未达到政策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仍然存在超时劳动的现象,工会普遍没有将非正规就业者纳入保护的范畴,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劳动合法权益的保护仍然处于政策真空的状态。
其二,在社会保障方面,非正规就业者虽然本身有较强的参保意愿,但是企业和就业者本身参保积极性和参保率都不高,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制约企业和非正规就业者参保的根本原因。
其三,在职业发展方面,企业和非正规就业者都普遍缺乏培训动力,较低的收入水平、滞后的职业服务和缺乏针对性的职业培训都是影响非正规就业者对自身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