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反转”:科学传播视阈下转基因议题的民族主义话语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pl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选取的天涯论坛相关样本进行归纳和概括后,本文将反对转基因中的民族主义话语归纳为四种表现——基于科学的民族主义话语、基于态度的民族主义话语、基于利益的民族主义话语、追捧“反转英雄”的民族主义话语。继而笔者对这四种表现方式的社会成因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归纳为以下三点:科学研究商业化的兴起、技术发展反向冲击下的自然主义话语兴起、新媒体中的舆论生成方式的变化。研究发现,反对转基因的民族主义话语借用了道家的“自然主义”、近代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与“亡国灭种”的符号、以及中国长久以来存在的反智主义和反叛精神等社会集体记忆资源。通过勾连社会集体记忆资源与反对转基因的立场,“反转派”建构起了自身爱国的“反转”身份,强化了反对转基因的态度,并对持不同意见的人实行道德批判甚至侮辱谩骂。本文的最后认为在复杂的社会语境下,我们需要在科学传播与民主参与、理性认知与价值观念的张力关系中寻求新的平衡点。总而言之,本文希望借助批评性话语理论与集体记忆理论来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反对转基因的民族主义话语既体现了强渗透性的意识形态因素,同时也反映了公众借用民族主义话语资源建构自身身份、合理化自身言论的过程。民族主义话语只是科学与公众紧张关系的一种表征,其背后有着民众对自身利益的不同诉求,而公众理解科学成为科学技术决策和应用的难题。
其他文献
新生的语料库资源对于发展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在证实假设和构成理论方面提供了广阔坚实的实验基地。本文旨在介绍西方英语翻译语料库(简称TEC),
本文分析对外宣传资料英译过程的策略 ,包括翻译的形象表达 ,构词法的使用 ,汉语中“同义反复”(tautology)及对偶排比结构的处理 ,借鉴英语中的相应表达 ,深刻理解原文 ,解
利用 CO2 激光对 2 4例外伤后喉狭窄的患者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切除瘢痕组织 ,大部分(87.5% ,2 1/2 4 )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及发音功能明显改善 ,随诊 6个月至 4年 ,疗效稳定。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