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现代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来说,林语堂(1895-1976)绝对是一个熠熠发光的存在,他的一系列英文著译畅销世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日本作为积极译介林语堂著作的国家,对林语堂及其作品的译介和接受带有强烈的国别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中日两国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特点造成的。目前学界对这个课题的关注度不高,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对有关林语堂译介、接受的日本文献、史料细致加以整理、分析和比较,并按照时间顺序归纳、提炼,对林语堂及其作品跨文化传播的表象与实质、内涵与外延、异质文化的冲突与对话做了一个尽量全面的观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林语堂对日本的认知及其与日本友人的交往。首先,作为认知日本的前提条件,确定林语堂认知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林语堂对日本传统文化、阶级形态和社会形态的看法,探讨其对中日战争的观点和意见,并从这些具体观点中解读林语堂认知日本的政治文化心态。最后,分析战后林语堂与友人佐藤亮一因文学和翻译而相识相知、跨越国界的友情。第二部分考察林语堂作品在日本的译介情况。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40年代、50-80年代、90年代至今。对每一阶段出版的译著详细列表,对译者情况进行梳理,对各个时期的译介特点进行归纳,并分析其译介特点背后蕴含的深层原因。第三部分考察林语堂及其作品在日本的接受情况。同样分为20世纪30-40年代、50-80年代、90年代至今这三个阶段来分析。整理查找到的论文、书评、译序、评论等涉及林语堂的日语文献,提炼并归纳作品论、思想论、文化论、学术论、地位论等接受观点,解读各阶段的接受特征并揭示其意识形态、文化、社会等深层原因。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林语堂著作在日本的翻译实现了林语堂所代表的他文化对日本这个“语言社群”的信息传递。其文化传播的作用是使中日文化观念和社会规范的认知差异逐渐缩小。另外,这种文化冲突虽然不具备强大的同化或者濡化作用,但是林语堂著作的译介和传播对日本的时效性影响以及长期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