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但受杂草危害严重。据全国农田杂草考查组考察,长江流域冬油菜田草害面积约占种植面积的46.9%,一般年份会造成油菜减产10%~20%。化学除草法是最有效的除草方法,但通用的粗放式大面积均匀喷施方式,不仅浪费严重,且会增加农药残留、破坏生态环境。理想的除草剂施用方式应是选择性变量喷施,但其首要的问题就是自动识别杂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机器视觉、光谱检测分析、多光谱成像分析等技术对水稻、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甜菜、番茄和胡萝卜等作物的田间杂草识别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针对冬油菜苗期田间杂草的识别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拟以冬油菜苗期田间杂草为研究对象,运用光谱分析技术,通过采集冬油菜苗、冬油菜苗期田间各种杂草以及土壤的光谱信息,寻找合适的特征波长并建立判别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光谱技术的传感器,为田间杂草自动识别装置的开发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如下: 1.通过ASD便携式光谱分析仪采集冬油菜苗、土壤、杂草的光谱反射率。一次测量得到5组数据,油菜采集60次,干、湿土壤各采集30次,每种杂草采集50次,随机选取训练集和预测集。对所有样本数据进行平滑、一阶导数、压缩等预处理。并对采集的光谱数据曲线进行光谱特性的分析,可知400~1300nm范围内的信息量较为丰富,是本研究的重要波段。 2.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按统计量Wilks Lambda最小值原则选择变量,选取了710、755、950和595nm共4个特征波长。运用4个特征波长分别建立了典型判别函数模型和贝叶斯判别函数模型。用这2组模型分别对预测集进行预测,典型判别函数模型的正确识别率为97.78%,在不同的先验概率下贝叶斯判别函数模型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8.89%和97.78%。 3.运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消除无信息变量的干扰,再通过连续投影法根据RMSE的变化以及模型的需要进一步消除冗余信息,提取的特征波长,分别为450、720、885和1255nm,以建立简洁的分类模型。根据所提取的特征波长分别建立典型判别模型、贝叶斯判别模型和PLS-DA模型,三个模型对预测集的正确分类率分别为94.44%、96.67%和87.78%。 4.以预测集的正确识别率为依据,综合考虑模型对训练集的分类效果,对本研究建立的所有判别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为:在识别冬油菜苗期田间杂草时,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提取特征波长,并根据各个种类样本的大小计算先验概率,所建立的贝叶斯判别模型较稳定,对预测集的正确识别率较高,该方法更适用。将该模型作为设计光谱传感器的依据。同时,就各个判别模型的错误判别,进行了误判分析。由于叶片中叶脉,绒毛或者叶片拼接部位的影响,采集的光谱特征产生变化,进而影响样本分类。 5.运用优选的四个特征波长点及模型,设计光谱传感器。根据光学系统原理与田间实际操作要求,确定在田间测试时光谱传感器的视场角为9°,测试物距为400~700mm,对应的视场范围直径为60~100mm;为使田间探测时四个光学通道的视场范围基本一致,设计传感器周围通道的光轴与中心通道光轴成3°的夹角;采用LED主动光源,同时选择了合适的凸透镜、滤光片和光电池。开发光谱传感器硬件电路,并对光谱传感器进行了标定试验和试验验证。该光谱传感器能够对冬油菜苗期田间杂草进行识别,同时为杂草自动探测装置的开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