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围标是一种不正当投标行为,给我国建筑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重要威胁。围标形成机理复杂,具有非法性、隐蔽性和组织性等特征。我国多省针对工程围标已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但治理措施并未从投标人围标意愿形成机理出发,未根据围标属性特征对症下药,治理措施普遍存在执行难、效果差等现象。因此,本研究通过识别围标影响因素,揭示不同市场竞争情境下投标人围标意愿的形成机理,对不同情境下投标人围标意愿的变化进行演化仿真,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研究首先以投标决策理论、行为理论和演化仿真理论为基础,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接着从投标人个人特征、市场竞争强度和投标人围标感知三个维度识别围标影响因素。研究将识别的影响因素作为输入,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围标机理模型;然后基于文献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并邀请专家对问卷进行修订;基于采集的数据,分析检验研究假设并修正围标意愿机理模型,揭示不同市场竞争情境下投标人围标意愿形成机理。最后,研究对不同情境下投标人围标意愿的变化情况进行演化仿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投标人的围标感知。投标人对围标的态度感知表明投标人认为围标能够带来竞争优势;投标人的主观规范感知表明投标人能够意识到围标的不正当性,但对围标持有强烈认同感和支持感;投标人的行为控制感知表明投标人感到围标可操作性强,围标阻碍小。(2)投标人围标意愿形成机理。在一般情境下,投标人的教育水平和知觉困难感知显著抑制围标意愿的形成,社会规范感知和围标态度感知显著促进围标意愿的形成;在弱竞争情境下,投标人的知觉困难感知显著抑制围标意愿形成,社会规范感知和态度感知显著促进围标意愿的形成;在强竞争情境下,投标人的风险偏好和社会规范感知显著促进围标意愿的形成。市场竞争强度属于增强型调节变量,调节投标人围标感知对围标意愿的影响。(3)围标意愿的演化仿真。围标感知干预强度与围标感知呈现U型曲线关系,且投标人多感知同步调整时围标意愿衰减最快。因此,研究提出对围标的治理可以从“强化围标困难认知、纠正围标态度认知、重塑社会规范认知、优化干预强度”四个方面制定治理措施。研究揭示不同竞争情境下投标人围标意愿形成机理,并对动态情境下围标意愿进行演化仿真。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工程围标的了解,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围标治理措施,引导投标人合法投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