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PC码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kissyo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是用来提高光纤通信系统质量和可靠性的主要手段。目前,光纤通信系统中最常使用的前向纠错(FEC)编码是Hamming码、BCH码和RS码,它们都己成为ITU-T的标准,服务于商用光纤通信系统中。LDPC码是FEC的一种,它的性能接近香农极限,并且具有很低的误码率平层,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通信领域学者的关注。LDPC码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现已成为无线协议IEEE802.16e的WiMax标准。LDPC码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如图像编码、深空宇航、存储编码、MIMO系统等。近年来,LDPC码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致力于在DQPSK与8DPSK调制,直接检测的光通信系统中正确加入LDPC码的编解码模块,分析LDPC码对此系统性能的改进情况以及对系统中色散(CD)和一阶偏振模色散(PMD)的容忍度,并对渐进添边(PEG)算法进行改进,构造出一种性能更好的LDPC码。本文主要使用matlab完成仿真平台的搭建,在编码器的实现上采用Xilinx的ISE软件进行仿真。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利用rnatlab搭建了DQPSK与8DPSK调制,直接检测的光纤通信传输系统。数值仿真了CD和一阶PMD对系统的影响。》介绍了LDPC码的基本概念,H矩阵描述和编解码方法。通过拟合得到LDPC码在DQPSK与8DPSK解调中的信息初始化公式,并将LDPC码应用于光纤通信传输系统中,观察它的纠错性能和所提供的编码增益。当误码率为10-6时,DQPSK与8DPSK调制格式通过LDPC码可以分别得到7.8dB和8.8dB的OSNR增益。》实现SCG型LDPC码、基于距离分布的LDPC码、π-rotation LDPC码、block型LDPC码和基于PEG算法的LDPC码,并将其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仿真表明,SCG型LDPC码和基于距离分布的LDPC码的冗余度较低,在10%以下,具有很高的有效性,但所需的OSNR较大,约15dB左右。π-rotation LDPC码、block型QC-LDPC码和基于PEG算法的LDPC码冗余度较大。但所需的OSNR较低,一般冗余度为50%的码,所需OSNR小于11dB。构造了一类基于PEG算法的非规则LDPC码,它与同类型规则码相比,可将OSNR降低0.7dB左右。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存在CD和一阶PMD的情况下,观察使用LDPC码后,系统的改善情况与系统对CD和一阶PMD的容忍度。仿真表明,对于色散残余量在210ps/nm以内、PMD值在25ps以内的DQPSK光纤通信系统,如果采用LDPC码纠错,只需付出很低的OSNR代价,就能实现无误码传输。利用Xilinx的ISE软件仿真了LDPC码的FPGA实现,用Verilog语言在仿真环境中完成了一类QC-LDPC码编码器的构造,其结果与matlab仿真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该文以中国某研究所的机载相控阵雷达监测系统为背景建造一个椭圆切割的微带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该文工作主要有:(1)改进了微带天线阵的模型,使其更接近实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