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红染色漂洗废水的混凝脱色研究

来源 :五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活性染料废水难以处理的特点,提出了对活性染料染色废水进行分类处理的观点:对高浓度、高色度的染液可采用高级氧化等工艺处理,这样虽然处理成本较高,但水量少;对污染较轻、水量较大的染色漂洗水可采用混凝法等传统工艺处理。对污染程度不同的水实行分类处理可大大提高废水处理效率,降低废水处理成本。若能将低污染的漂洗水处理达标回用,可有效地提高印染用水的回用率,为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的目的是对活性染料染色漂洗废水进行混凝脱色研究,使其经过一级处理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而对漂洗废水进行混凝脱色的关键是选择适应能力强、成本上可行的高效混凝剂。混凝剂可通过两种方法获得:一是研制新的混凝剂,二是通过现有混凝剂进行复配。本文是通过后者获得高效混凝剂。 本文首先实验了单一品种的铝系混凝剂和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活性红(含活性红KN-3B和活性橙KN-5R)染色漂洗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单一品种混凝剂,虽然能达到一定的脱色率,但是出水均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且用药量大;混凝剂对废水的脱色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比较各混凝剂对活性红染色漂洗废水的脱色效果,并经配方筛选,选定聚合硅酸氯化铝(PASiC)和阳离子型聚季胺盐高效脱色剂X进行复配。通过大量实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复配和脱色工艺条件为:PASiC:X=6:1;废水pH值范围6.5~7;助凝剂PAM加入量2mg/L废水;快速搅拌1min,慢速搅拌10min;复合混凝剂加入量0.8~1ml/L废水(注:0.8~1ml是指未经稀释的药品量)。在药剂投加量和产生的污泥量均较少的条件下,用该复合混凝剂在室温下将活性红染色漂洗废水处理达标。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当脱色率达到95.8﹪时,药剂费用约1.49元/吨,处理后水的色度为30倍,CODCr为83.5mg/L,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当脱色率达到98.8﹪时,药剂费用约1.82元/吨,处理后出水色度、CODCr含量、铁含量、锰含量、总硬度和出水pH值等都可达到回用标准。从经济和效果两方面考虑,该复配方案均可行。并利用该复合混凝剂处理了含不同活性染料的废水,处理后出水色度在10~30倍之间,均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说明该复合混凝剂对活性染料废水具有一定的普遍适应性,有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淀粉样蛋白的聚集沉淀会引起许多疾病。虽然已经有许多小分子被发现能够抑制或促进淀粉样蛋白的聚集,但它们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蛋白质聚集的过程尚不清晰,从而制约了蛋白质聚集抑制剂的开发。因此,本文以阿尔茨海默症的致病蛋白质β-淀粉样蛋白(Aβ40)为目标蛋白,考察了小分子杂环化合物---硫磺素T(ThT)和表没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Aβ40聚集过程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抑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超细氧化铝,特别是超细α-Al_2O_3粉体,是一种用于催化剂载体,精细陶瓷和复合材料的重要材料。尽管已有多种制备氧化铝粉体的方法,但制备不同形貌的超细氧化铝粉体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挑战性的工作。在本文中,我们尝试采用化学沉淀法和水热法,在两亲嵌段共聚物P(St)-b-P(HEA)存在下,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铝粉体。 首先,以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r)和α
目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以蜱为传播媒介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导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HGA是
本研究采用行为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探讨了利用酮色林阻断外周5-HT2A受体对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和L5脊神经结扎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所起的作用。   研究发现,大鼠后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