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全球民航维修业的发展,民用航空维修业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中国在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以外的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的同时,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民航维修市场之一,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民航维修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在行业管理、人员素质、维修规模和能力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现有国有维修企业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偏弱,维修市场发展不均衡,虽然整个行业系统性的维修企业已初现端倪,但远不及航空运输的发展规模,国内本土的民航维修业仍处于整个MRO价值链的底部,中国占据全球维修市场价值的份额微乎其微。一方面市场需求庞大,经济价值突显;一方面市场份额极低,航空公司维修成本居高不下。如何解决我国民航维修企业滞后于整个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矛盾?如何健康发展我国民航维修业?如何利用中国民航行业的整合重组以及大飞机研制投产的契机,使民航维修业的发展战略和民航强国的发展战略相统一,这些都是摆在从业人员面前的问题。研究中国民航维修业的发展方向,建立中国民航维修业的市场格局,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民航维修企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民航维修业都将意义深远。本文结合MRO的行业特性,运用PESTEL环境分析工具,围绕民航维修行业对六大宏观因素逐一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影响该行业的结构性驱动因素以及这些宏观因素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根本性联系;结合波特产业价值链理论和本人对航空维修业的认识,通过美国航空维修站协会发表的全球MRO市场经济的评估报告,从产业价值链角度分析MRO主要市场类型的价值链,并且深度剖析价值链中的增值关系;运用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结合我国民用航空维修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MRO的产业竞争力,寻求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着重探讨产业化的发展对策,展望民航维修业的发展格局,为政府部门、航空公司、民航维修企业、创业投资者提供借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