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Ⅰ抗血管生成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nyj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肿瘤生长和转移与新生血管生成(angiogenesis)紧密相关。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 TAI)是抗肿瘤新药研发领域的一大热点。传统中药丹参的活性成分丹参酮I具有抗肿瘤、抗耐药、抗转移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丹参酮I是否具有新生血管抑制作用并揭示其特点、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管腔形成模型阐明丹参酮I在体外对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主要步骤的作用。其次,应用大鼠动脉环出芽以及鸡胚脲囊膜模型考察丹参酮I在半体内以及体内模型中对新生血管生成的整个过程的影响。最后,利用Westen blotting、Real-time q PCR、ELISA以及RNAi干扰等技术研究丹参酮I在缺氧、常氧等不同条件下新生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丹参酮I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MEC-1内皮细胞增殖,72 h的IC50约为7.75μM;在对内皮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的浓度下,丹参酮I对内皮细胞的迁移和管腔形成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50μM时抑制率分别达到58%和94%并呈现明显浓度依赖性。在浓度为1.25μM时明显抑制大鼠动脉环模型中的微血管形成;在鸡胚脲囊膜模型中0.1μM时即显示明显抑制血管生成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丹参酮I均浓度依赖性地下调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p-Tyr705-Stat3;同时直接减少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由缺氧诱导的HIF-1α蓄积。此外,丹参酮I还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同时降低肿瘤细胞中的VEGF水平,从而抑制其旁分泌刺激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的作用。采用si RNA干扰技术进一步阐明丹参酮I对管腔和VEGF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Stat3和HIF-1α共同调节的。结论:本研究阐明了丹参酮Ⅰ具有从多个环节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该作用与丹参酮I在缺氧和常氧条件下减少p-Tyr705-Stat3水平和缺氧诱导的HIF-1α蓄积紧密相关。丹参酮I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显著的抗肿瘤耐药和抗肿瘤转移作用,赋予了丹参酮I区别于目前临床应用中的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独特特性。
其他文献
要想学好化学,仅依靠做题是不够的,必须掌握化学的思想。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化学有着本质的联系,质量守恒的思想则能为化学解决很多难题。掌握了化学的思想,就等于掌
声学技术在海洋环境观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河口海岸区域的高频声层析技术为观测河口海岸区域的温、盐、流等环境参数提供了有效声学手段。近年来,亚太地区的沿海、河口及边
<正>自然资源资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新领域,涉及部门多、专业性强、操作复杂、可借鉴经验少。笔者结合个人审计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供广大同仁参考。一、目标
提出集先进性、实用性和前沿性为一体的人工智能课程规范化教学案例库建设和设计方法以及案例教学—实践活动—现实应用有机融合的案例教学实践新思想。
目前,中国因素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铁矿石和稀土的国际交易中,我国作为主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市场份额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市场势力和商品定价优势。
从全球范围看,旅游标准化的中心在欧洲,其中尤以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的旅游标准化研究最为突出。标准化范围集中在滑雪、潜水、水疗、接待服务、安全规范等领域,标准化重
网络环境下的影视版权侵权问题不断产生,本文以全国首例深度链接侵犯著作权案为例,探究目前我国法律环境下个人影视网站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困境。从对其侵权行为的性质认定入
作为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限制手段,合同法上的可预见性规则是一个弹性概念,包含了众多的价值判断因素,适用中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它既给法官留下一个较宽的自由裁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当地与外来人员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突变位点的差异。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202例,其中深圳地区当地人员(研究组)64例,深圳地区外来人员(
针对现阶段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结合哈尔滨师范大学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出发,提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