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并确定其权重;了解目前从事介入护理工作的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能力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介入专科护士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课题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者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初步构建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模型。采用Delphi法于2013年2月-4月选择湖南省18名介入护理或护理管理专家对指标模型进行两轮咨询,正式构建出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并确定权重系数。通过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对专家咨询的可信度和代表性进行了检验。第二部分针对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中的理论知识能力部分设计出评价工具进行临床调查。研究者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建立介入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大纲,然后采用Delphi法对大纲内容进行咨询审定,在此基础上依据命题原则自行设计调查试卷,采用方便抽样法,以闭卷笔试形式于2013年6月~12月调查湖南省120名从事介入护理工作护士,了解其理论知识能力掌握现状、培养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算术均数、标准差和中位数等进行统计描述,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1.指标的构建:构建出的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7项一级指标:理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临床护理管理能力、科研学习能力、指导能力,23项二级指标和56项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88.89%;专家咨询权威系数为0.90,判断系数0.92,熟悉程度0.88,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57、0.401、0.436,卡方检验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各级评价指标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较高。2.试卷调查分析:采用专家咨询法审定介入专科理论知识掌握大纲。专家咨询权威系数0.89,判断系数0.89,熟悉程度0.89,均>0.7,显示本次咨询结果的可信度较高。通过预调查35名从事介入护理工作护士,计算得出试卷难度系数为0.65,各部分试题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69、0.81、0.50、0.58、0.69,均>0.4,难度系数为好;试卷的区分度为0.36,各部分试题的区分度分别为0.36、0.28、0.40、0.37、0.39,均>0.20,区分度较好;信度系数为0.826,>0.70,显示结果可靠。各项数据指标显示试题质量较好,可作为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中理论知识能力掌握评价的工具。本次共调查120名护士,其中获介入专科护士证组45(37.5%)名,未获证护士组75(62.5%)名。调查对象平均总得分为72.09±10.72分,其中获证护士组总分不及格人数为3(6.67%)人,及格人数为42(93.33%)人,平均总得分为74.76±9.78分;未获证护士组总分不及格人数为18(24.0%)人,及格人数为57(76.0%)人,平均总得分为69.41±11.65分。获证护士组平均总得分高于未获证护士组,总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证护士组在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解剖学知识、放射学知识的得分均高于未获证护士护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伦理学知识和第五部分心理学知识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证护士平时参加培训以1-3天短期、不定期培训形式为主,主要为在职培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所学知识主要以介入治疗及护理相关知识、解剖学知识、放射学知识为主。获证护士组得分情况单因素分析中,职称、学历对部分知识得分情况有影响,而专科工作时间及接受培训次数则对得分基本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共包括7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和56项三级指标,此评价指标可信度较高。2.目前从事介入护理工作护士培训时间较短,次数较少,培训内容与方式不够全。建议强化专科护士培训,促进专科护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