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研究(1877-1946)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ay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正式批准成立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关于该公司的相关研究,学术界主要专注于公司本身的个案研究,分析英国在北婆罗洲地区的殖民政策,对公司的发展历程与英国殖民政策之间的联系则缺乏整体性认识,进而忽视了公司在北婆罗洲历史上和英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探讨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的兴衰历程,将公司的成立、主要活动和结束与英国殖民政策的演进联系起来,进一步探究公司在北婆罗洲历史上和英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论文主体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绪论部分是对论文选题缘由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介绍。
  正文部分以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的成立、主要活动和结束为顺序,将公司的研究分为四章进行具体阐释:
  第一章是叙述北婆罗洲的地区形势,分析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成立的原因。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对婆罗洲的总体政策依然处于“重贸易而非领土”的传统“非正式帝国”殖民政策框架之内。70年代末期,北婆罗洲的地区形势发生了变化,西班牙政府和荷兰政府均加紧了在北婆罗洲的殖民竞争,该地区的战略和商业价值迫切要求英国采取干预措施。同一时期,英国执政的保守党提出的“正式帝国”殖民政策,支持与北婆罗洲建立领土上的联系,这导致保守党的“正式帝国”理念与自由党的传统“非正式帝国”理念产生冲突。在两种帝国理念争执不下的背景下,英国政府最终决定批准成立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在避免承担海外责任的情况下,阻止了其他欧洲大国插手北婆罗洲地区,维护了英帝国的海外利益。
  第二章主要叙述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领土扩张的进程和性质。公司成立后,其首要任务是扩张领土和巩固统治基础。公司的领土扩张导致北婆罗洲的地区形势愈加紧张,一是沙捞越和北婆罗洲竞相占领文莱领土,二是西班牙和荷兰加剧了在北婆罗洲的殖民扩张,北婆罗洲的这一形势需要英国政府进一步干预。同一时期,英国在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处于“正式帝国”殖民政策的扩张阶段,于是,1888年,北婆罗洲沦为英国保护国,该地区正式被纳入英国的殖民主义体系之内。这也意味着公司在北婆罗洲的领土扩张便正式具有了殖民扩张的性质,从而导致公司在领土扩张期间不断遭到文莱苏丹和当地人民的抵抗。沙捞越作为公司的竞争对手,从一开始就抗议公司的扩张行为。最终,在英国政府的庇护之下,公司成功地于1904年确定了北婆罗洲现如今的边界,同时巩固了在北婆罗洲的势力。
  第三章是论述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的经济发展活动如何导致北婆罗洲的本土贸易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殖民贸易体系。公司在成功巩固领土后,其任务重心就转向发展经济,谋求商业利益。尽管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新的经济政策,但经济状况一直处于破产边缘。直到20世纪初,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尤其是得到英国“正式帝国”殖民政策下殖民地发展战略的支持,公司通过发展殖民地经济产品,将北婆罗洲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商品化,致使北婆罗洲传统的本土贸易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殖民贸易体系。这一新型殖民贸易体系通过开发北婆罗洲的资源使公司获取了大量利润,但这一利润主要流入英国,公司很少将产出转化为北婆罗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章主要阐释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结束的原因,评价公司的作用和历史地位。二战后,英国的殖民政策和发展方向需要根据新的国际形势作出调整,公司在北婆罗洲的统治正式告终。文章认为,公司具有政治性和商业性,政治性体现在公司是英国殖民统治的代理机构,是英国间接控制北婆罗洲的工具;商业性体现在公司积极发展殖民地经济产品,追求商业利润。同样,公司不仅在大英帝国殖民统治历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也对北婆罗洲的地区发展有深刻影响。公司使得英帝国版图扩大,并扩展了英国的贸易范围。此外,公司在行政管理机制、贸易体系和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也为北婆罗洲地区引入新的成分。
  结论部分总结了公司的成立、主要活动和结束与英国殖民政策演进的联系,以及公司在北婆罗洲历史上和英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他们掌握的资源少,他们的声音在传媒中越来越脆弱,传媒的权贵化正在使这个群体渐渐趋于“失语”与“缺席”的尴尬境地。从传播学意义上来说,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弱势失语一方面是由于意识形态“收窄”了传播的出口,另一方面是媒体一味追求有效发行、追求广告投放以求商业价值最大化。本文旨在呼吁媒体为弱势群体在大众传媒中寻求话语权。传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应是无
学位
由于人口众多、街道狭窄、建筑物易燃而拥挤以及气候条件恶劣等原因,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火于1666年在伦敦爆发。又因为夜晚照明情况不佳、消防设施简陋以及应急制度的缺位导致了消防工作的开展并不及时,给伦敦乃至英国带来了惨重的损失。这场大火不仅导致了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还严重危害了伦敦的社会秩序。  大火之后,以查理二世为首的王室与以议会为代表的政府迅速行动,组织救援、安抚民众、维护秩序,及时控制住了混
学位
14-17世纪是英格兰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重要阶段,此时英国乡村土地制度亦发生了较大的变迁,主要表现为公簿持有农土地权利的变迁。因此要厘清近代英格兰经济社会转型同土地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对公簿持有农土地权利进行考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将从法律与经济社会史结合的角度,通过对法律案例的考察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全面论述该时段公簿持有农的土地权利的变革。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英国公簿持有农的起源、公簿持有农的
领主自营地,与佃农份地一同构成了中世纪庄园地产结构的基本特征。它是为领主直接带来收益的地产,其重要性会因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中世纪的英国,领主自营地的管理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领主会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选择不同的经营策略:当生产成本低且社会需求大、物价高时,领主大多选择直接经营自营地以获取收益,这种情况下自营地的价值也能得到体现,领主甚至还会选择对其自营地进行扩张;而当生产成本
学位
约公元前两千年末,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家族重新统一了上下埃及,埃及正式进入中王国时期,经历了一段较长的稳定时期。这一时期,埃及统治者们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深深地影响了中王国时期的城镇。政治上,中王国统治者对内强化王权,削弱地方贵族势力;对外不断尝试扩展疆域,将埃及南部边界向南推进至第二瀑布。经济上,中王国时期大规模开垦国内农业用地,发展经济。宗教方面,中王国时期各城镇兴修神庙,地方神庙正式被纳入国家掌控
学位
伊本·赫勒敦是中世纪晚期伊斯兰世界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他将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单位,以文明史观的视角研究世界历史。他阐释了文明产生于人的社会性,文明的兴衰伴随着国家的发展与更替。以国家政权的不断更替为基础,伊本·赫勒敦认为历史是循环往复的,提出了历史循环理论。笔者从游牧社会和定居社会的角度对其著作《历史绪论》中所论述的文明史观进行探究。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绪论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但又因黄河流域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集中,使得水旱灾害频繁,为沿线,尤其是下游地区的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面对频发的灾害,在科学水平有限的古代,人们除了日常的应对措施以外,往往将希望寄托于神灵,通过对神灵的祭拜以求得神灵保佑,这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不断推动着民间信仰的演变与发展。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
学位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围追堵截,20世纪60年代起,中苏关系日趋恶化,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的处境危机四伏。此时,美国对越南觊觎已久,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一时间,战争的阴影笼罩中南半岛。美国军机、舰船不断入侵中国领土,打死打伤中国军民,威胁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在此背景下,应越南劳动党的请求,我国制定了援越抗美政策。援越抗美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