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被群众所忽视,不断的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人遗忘,传统民居建筑也不断遭到破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传统民居建筑环境的保护和传承中,人们忽视了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破坏性,使传统民居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场景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传统民居建筑环境丧失了地域文化特征,让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和传承空间同时遭遇了破坏,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以洋县谢村民居和费家窑砖雕瓦塑技艺作为本次论文的研究对象,我将传统民居环境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并涉及到传统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文化保护和再利用问题。在基础性理论研究部分,本文首先分析洋县地理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以洋县谢村民居的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为对象,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之间互为场景、相互转换,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传统民居建筑环境容纳和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民居建筑环境的制约和需求等方面的研究。阐明两者之间相互的共生关系,以此作为传统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其次对洋县传统民居建筑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和近现代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两者在现代环境下的关系变化,并指明变化的原因和现状,以此为基础,明确的传统民居建筑环境保护中对文化价值传承的必要性,并提出以传统民居建筑环境的文化特征和民居空间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以构建传统民居建筑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共生关系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策略。对传统民居建筑环境和产生直接关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综合性的保护和再利用,以做到对历史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