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起开始的一系列住房体制改革,尤其是1994年的“三建四改”和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之后,国内房价出现了上涨的趋势。从2004年起,房价上涨更为激烈。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也出现了持续增长,并出现高储蓄率现象。对此,本文利用2002年、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S)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房价上涨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实证分析发现,2002-2007年的房价上涨不但不能解释中国城镇居民的高储蓄率及近年来的储蓄率上升现象,相反,各产权类型的城镇居民储蓄率与房价上涨之间具有负向关系。鉴于以往文献中的备选解释,本文考察了引入性别比例或/和收入不确定性(预防性储蓄动机)等变量的模型,发现房价上涨对居民储蓄率的负向影响仍然是稳健的。分位数回归结果也显示,对于不同储蓄率分位,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仍然具有显著的减少效应。最后,考察了城镇居民改变住房类型可能造成的样本偏差问题,发现,即使控制了住房状态改变可能造成的样本偏差问题,房价上涨仍然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就说明,房价变动因素并不能解释我国城镇居民的高储蓄率问题,也无法解释近年来居民储蓄率的不断上升。 因而,房价上涨不能解释我国城镇的高居民储蓄率和近年来城镇居民储蓄率不断上升的问题,相反,房价上涨会降低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但实证分析也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和家庭人口结构仍然是影响家庭储蓄率的非常重要的变量。因而,家庭储蓄率高很可能是家庭收入不断增长及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