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患者肺动脉血栓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顺次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首次确诊肺血栓并规范抗凝治疗和定期(确诊后1月、3月、6月、12月、18月)复查CTPA的患者,入选病例150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或基础疾病与CTPA血栓吸收程度(肺动脉栓塞指数)相关性。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应用Qanadli和Mastora两种方法评估,并测量右心室与左心室内径比值(RV/LV)。结果:1、150例患者,男性71例(47.6%),女性79例(52.4%),平均年龄61±14岁(20岁-86岁)。2、150例患者血栓完全吸收时间构成比依次为:第1个月30%(8/27)、第3个月71.4%(35/49)、第6个月81.4%(35/43)、第12个月69.0%(20/29)和第18个月73.7%(14/19)。3、血栓完全吸收组与未吸收组比较:第1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与血栓能否完全吸收具有相关性(P<0.05);但年龄、性别、易患因素、改良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Gevena评分与血栓能否完全吸收均无相关性(P>0.05);DVT、性别(p=0.075)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有DVT(P=0.05,OR=6.500)是影响肺栓塞患者1个月后血栓能否完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第3个月和第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DVT、易患因素、sPESI、Gevena评分与血栓能否完全吸收均无相关性(P>0.05)。第1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血栓能否完全吸收具有相关性(t=2.586,p=0.015);性别、DVT、易患因素、sPESI、Gevena评分与血栓能否完全吸收均无相关性(P>0.05);年龄、Gevena评分(p=0.064)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有年龄(P值=0.029,OR=0.918)是影响肺栓塞患者12个月后血栓能否完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第1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DVT与血栓能否完全吸收具有相关性(P<0.05);但性别、易患因素、sPESI、Gevena评分与血栓能否完全吸收均无相关性(P>0.05);年龄、DVT及Gevena评分(p=0.087)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有年龄(P=0.041,OR=0.873)是影响肺栓塞患者18个月后血栓能否完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4、PAOI与RV/LV的相关性:应用Qanadli和Mastora方法计算的PAOI与RV/LV均呈正相关(r=0.578,P=0.000;r=0.514,P=0.000)。5、确诊时CTPA两种评估PAOI方法相关性:150例PTE患者Qanadli方法评估PAOI的中位数25.47%(范围1.67%-66.67%);Mastora方法评估PAOI的中位数为11.94%(范围0.86%-39.57%)。两种方法评估PAOI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116,P=0.000);相关分析表明两种方法评估PAOI的结果具有相关性,二者呈正相关(r=0.876,P=0.000)。结论:1、肺血栓栓塞症规范治疗后第六个月血栓完全吸收的比率最高。2、影响肺血栓栓塞症血栓吸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是否合并DVT,其中DVT是肺动脉血栓能否完全吸收的近期(小于6个月)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则是其远期(大于6个月)独立危险因素。3、CTPA肺动脉血栓负荷(Qanadli和Mastora两种评估方法)与右心室与左心室内径比值呈正相关。Qanadli和Mastora两种方法评估肺动脉栓塞指数的结果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