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今后临床制定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湖北省中医院60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郑筱萸主编),配以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研究历时三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狼疮性肾炎活动SLEDAI指数(治疗前及治疗后1、2、3月各记录一次)。相关理化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血白细胞、血白蛋白、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抗Sm抗体、IgG、补体C3、C4、血沉、尿RBC(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以及对治疗组的安全性评估。结果1.治疗组30例,女27人,男3人,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4.41±11.01岁,病程10~120月,平均病程58.60±15.33月;对照组30例,女28人,男2人,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5.95±9.32岁,病程13~132月,平均病程60.55±23.24月。在临床表现方面,治疗组:轻型3例、肾综15例、慢性肾炎12例;对照组:轻型4例,肾综16例、慢性肾炎10例。两组中无隐匿型、急进性肾炎型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型。在辨证分型方面,治疗组:热毒壅盛型9例、气阴两虚型14例、脾肾虚衰型7例;对照组:热毒壅盛型8例、气阴两虚型13例、脾肾虚衰型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例数构成、辨证分型例数构成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完全缓解4例(1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3.33%),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狼疮活动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相关临床指标方面,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白细胞、血白蛋白、补体C3、C4升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IgG、血沉、尿红细胞降低;ANA、抗d s-DNA抗体、抗sm抗体转阴,且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方面,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的治疗前后比较中,血肌酐补体C3、I gG治疗后比治疗前虽有好转,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中,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者14例,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者17例,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患者全程使用激素后影响血象有关,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N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的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该三项临床指标转阴较慢,而本次观察仅持续3月有关。其余各项临床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且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5.在安全性评估方面,治疗组用药观察期间,相关生化指标及辅助检查未出现明显异常,患者病情平稳,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中西结合治疗组未出现安全性问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狼疮活动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相关理化检查指标,其治疗方案安全可行,初步探讨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LN)可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