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该虫可迅速繁殖至暴发成灾,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为明确环境因子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的影响及机制,本文研究光照强度、施氮量、苗龄和淹水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及稻株茉莉酸及次生物质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光照强度、施氮量和苗龄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施氮量和苗龄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有影响。TN1仍表现为感虫;IR56, B.W、RHT抗虫性下降,甚至丧失:Ptb33在13d-4层-0kg条件下抗虫性不变,在其它条件下抗性丧失;RP1976-18-6-4-2在8d-0层-15kg和13d-0层-30kg处理下抗性保持不变,在其余处理抗性减弱甚至丧失;570011的抗性仅在8d-2层-30kg和18d-4层-15kg处理下抗性下降,在其余处理抗性不变。2光照强度、施氮量和苗龄对水稻品种叶片内茉莉酸含量影响有差异。光照强度、施氮量和苗龄单个因子对TN1、IR56和570011稻叶茉莉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光照强度、施氮量显著影响水稻品种RHT内茉莉酸含量。3淹水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在不同抗虫水稻品种上的取食量影响不同。褐飞虱生物型Ⅱ在水稻品种B.W、RP1976-18-6-4-2和570011上的取食量受淹水影响最大;在TN1与RHT上的取食量在淹水后表现先增后减;在IR56与Ptb33上的取食量在淹水前期与后期均减少,而在淹水中后期时增加。褐飞虱孟加拉型在B.W、RHT与Ptb33和RP1976-18-6-4-2上的取食量受淹水影响最大,淹水后在B.W上的取食量均减少,而在RHT与Ptb33和RP1976-18-6-4-2上的取食量均增加;褐飞虱孟加拉型在TN1、IR56、570011上的取食量在淹水前期下降,后期上升。4不同的淹水处理条件下,水稻品种叶片茉莉酸含量变化不一致。TN1、IR56稻叶茉莉酸含量先升后下降显著;B.W、RHT、Ptb33与RP1976-18-6-4-2稻叶茉莉酸含量波动较大;570011稻叶茉莉酸含量在淹水后均显著增加。相同淹水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稻叶茉莉酸含量变化不同。在未淹水和淹水7d处理中,TN1稻叶茉莉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所有供试抗虫品种;在淹水1d处理条件下,TN1稻叶茉莉酸含量显著低于Ptb33,与其余品种差异不显著;在淹水3d处理条件下,TN1稻叶茉莉酸含量显著高于B.W.Ptb33和570011,与其余品种差异不显著;在淹水5d处理条件下,TN1茉莉酸含量显著高于IR56、B.W、RP1976-18-6-4-2,但与其余抗虫品种差异不显著。5淹水后,淹水胁迫对水稻品种次生物质含量变化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Ptb33和570011草酸含量、TNl和IR56、B.W、RP1976-18-6-4-2总酚含量及RHT单宁含量在淹水后均增加而高于对照;而TN1单宁含量和Ptb33总酚含量在淹水后则均减少而低于对照;RP1976-18-6-4-2草酸含量、RHT和570011总酚含量及B.W、Ptb33和570011单宁含量变化波动较大。褐飞虱生物型Ⅱ雌成虫仅在抗虫品种570011上的取食量与稻茎草酸含量、稻茎总酚呈显著负相关;而褐飞虱孟加拉型雌成虫仅在抗虫品种RHT上的取食量与稻茎草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褐飞虱两种致害型在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IR56、Ptb33、RP1976-18-6-4-2上的取食量与稻茎草酸、总酚、单宁含量变化相关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