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本为3部分:1.CD163在小鼠脑出血脑组织中的的变化影响本部分研究通过观察小鼠脑出血模型中脑出血灶周组织中CD163的表达及变化,了解CD163表达变化的机制,从而明确CD163在脑出血后血肿吸收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通过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脑出血后CD163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化学方法观察CD163在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中TLR4信号通路下游因子及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脑出血后1天CD163表达量出现显著增高,3天时达到高峰,7天时仍维持较高水平。CD163在小胶质细胞中表达为主,且3天时阳性细胞数量最多。TLR4、TRIF、My D88在脑出血后1天即增多,且达高峰,后逐渐减少。NK-κBp65于脑出血后1天出现增多,3天时达顶峰。TNF-α、IL-10均在ICH后1天即增多,且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ICH后7天含量仍较高。故脑出血后CD163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上,对血肿吸收及炎症反应起到了重要作用。TLR4信号通路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可能调控了CD163介导的血肿吸收。2.CD163与TLR4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探讨本部分研究建立离体脑出血模型,通过si RNA-CD163转染及TLR4拮抗剂TAK242的干预,观察CD163与TLR4通路脑出血中的相互作用。通过氰化高铁法检测各组细胞对血红蛋白的吞噬作用,Western Blot测定CD163、TLR4等蛋白含量,测定不同炎症因子作用下CD163的表达含量。转染后的小胶质细胞CD163表达量减少(P<0.01),对血红蛋白的吞噬能力下降(P<0.05),TLR4、My D88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而阻断TLR4通路后,血红蛋白吸光度减少,即CD163表达量增多,小胶质细胞吞噬血红蛋白能力增强(P<0.01),TLR4、My D88、TRIF表达量均下降(P<0.05)。与Sham组相比,TNF-α组、IL-1β组中CD163含量明显下降(P<0.05),其中TNF-α组中CD163含量下降更为明显(P<0.01)。相反,IL-10组中CD163的含量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5)。我们认为CD163参与脑出血后血肿吸收,TLR4信号通路主要通过TNF-α、IL-1β对CD163进行负性调控作用。TLR4拮抗剂TAK242可能成为治疗脑出血的新型药物。3.CD163与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本部分研究通过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CD163浓度与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明确CD163在脑出血中的功能。收集24小时内发病脑出血患者的头部CT、NIHSS评分、m RS评分等临床资料,使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CD163浓度,根据CD163浓度分成高于平均值(H)和低于平均值(L)两组,比较两组间的血肿吸收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本部分研究共纳入54例患者(H组26例,L组28例),两组患者入院时血肿体积、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与H组相比,L组的患者血肿吸收速率明显下降(P<0.05)。同时L组患者的NIHSS评分、m RS评分均增高。结果提示脑出血患者血清中CD163浓度高者,其血肿吸收速度较浓度低者快,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快,预后较好。脑出血患者血清中CD163浓度,可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