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人类共享的全球资源,包括由对流层和平流层组成的大气层以及环绕陆地的各国经济专属区以外的海域。由于这些资源由全世界共同拥有,通常被称为全球共有资源或国际公共资源。本文所研究的国际公共资源包括大气、臭氧层、公海及其生物多样性。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海洋活动的增加,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公海污染及其生物多样性减少,国际公共资源使用的“公地悲剧”已经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产权界定清晰是解决国际公共资源问题的主要办法,但由于其产权属于公共产权,现有的国际合作机制导致国际交易成本不断增大,从而使国际公共资源使用的净收益减少,净收益的减少又反过来降低各国参与国际合作的积极性和动力。与此同时,国际公共资源由于其自身的性质特征,继续被过度使用着,负外部性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和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国际公共资源为研究对象,目的就是设计能够激励世界各国积极参与的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国际社会共同接受的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降低国际交易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使外部性内部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文的研究任务,就是从分析国际公共资源的性质特征出发,研究由于外部性导致其使用的国际成本与国别成本不一致,代际成本与代内成本不一致,进而探讨一国参与国际合作的成本—收益约束,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共同分析了影响制度建立的序参量。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本文以产权经济学分析为基础,将产权和交易成本概念引入到国际领域,在“发展公平”和“国际交易成本”约束下,建立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使用协同论的方法,找出引导各国参与的序参量。这既符合公平性原则和全球要求低碳转型的客观要求,又实现了一国参与的激励机制,也为中国参与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建设提供了参考。 全文由导论和6章组成,其中导论和第一章主要是在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意义及方法;第二、三章分别从现实和理论的视角,一方面分析国际公共资源的性质特征,及由此导致其使用的负外部性,另一方面解析国际交易成本对一国参与制度建设净收益的影响;第四、五章则是要解决第二、三章提出的问题;第六章主要是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分析其参与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建设的责任和对策。 具体分析如下: 导论。在简要分析资源使用和国际合作等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分析其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阐述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核心内容。 第一章文献回顾与基本概念。本章的任务就是对本文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以便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国际社会达成的成果,发现30年来,人类为了建立制度,克服国际公共资源使用的外部性,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由于资源使用权的大小决定着未来发展空间的大小,对产权界定原则和方法等核心议题始终未达成一致意见。协议的不完全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负外部性,这导致国际交易成本不断提高。 提出本文的研究任务:就是要建立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其关键问题是要公平界定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实现公平的关键是要平衡国际权力和协同各国的利益目标。 为了完成研究任务,将产权分析等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到国际公共资源领域,归纳并科学界定了国际交易成本、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等核心概念。本章为全文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二章国际公共资源的使用及性质特征。本章分析了国际公共资源的性质特征——国际负外部性、代际负外部性、不可预期的负外部性和相关性等,这些特征导致其使用的“公地悲剧”。考察其使用的历史过程和资源收益的分配,发现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性,发达国家透支了其他国家和未来社会的国际公共资源使用权,导致了资源的稀缺性。 然而,已经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国家,现在正利用其经济发展带来的政治经济优势,在国际博弈中占据强势地位,为未来争取更多的使用权和发展空间,将发展的不公平性由历史延续到现在直至未来。 第三章国际公共资源配置的外部性与国际交易成本问题。首先分析了国际公共资源的性质特征决定了其使用的高负外部性,这属于市场功能缺陷导致的市场失灵,即国际成本=国别成本+外部性;代际成本=代内成本+代际外部性。为了实现国际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国际公共资源产权界定,实现外部性内部化。 接着分析了国际交易成本对一个参与国际合作净收益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利益格局,进一步探讨了一国参与国际合作的成本—收益约束,即参与国际合作的收益增加,克服外部性后,大于或等于由于合作而带来的国际交易成本的增加,即TRi-TR0-ECi≥(ITCi-TC0)。 至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本章研究表明:建立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可以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协同治理机制能够降低国际交易成本,保证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的有效实施。这是第四章和第五章的任务。 第四章构建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的关键是产权的公平清晰界定,其界定原则是“发展公平”;界定方法是协调历史责任(H)、发展需要(D)、人口(P)、排放转移(ET)和产业机构、资源禀赋、随机状况(如自然灾害、战争)(O)等因素,即X=F(H、D、P、ET、O)其中①公平性的约束条件是:即人均GPI相等;②一国的参与激励机制:TRi-TR0-ECi≥(ITCi-TC0)。 但是,各个资源又具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本章使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主要公共资源的现有治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共资源的自身特点,构建其产权制度体系,降低碳排放和国际交易成本,实现外部性内部化。 第五章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框架下的协同治理。国际公共资源的共性决定了协同治理的必要性,设计多元参与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就是为了节约国际交易成本,实现国际交易成本小于或等于交易成本,用较低的各参与主体的内部协同合作与治理来替代成本较高的国际谈判。 协同合作模型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引导各国走向协同合作的序参量,更有效地促成国际合作,从而降低国际交易成本,有效执行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 第六章中国参与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建设的责任。产权分析应用到国际环境领域,其界定发生在国际层面,有效执行发生在国内层面,因为企业和个人是资源的直接占有者和使用者。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排放大国,一方面,在国际层面积极参与国际协同合作,树立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增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和合作,从而降低自身参与的国际交易成本,提高参与的净收益;另一方面,根据国际制度和本国国情,有效执行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实现国际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在“发展公平”和成本——收益约束条件下建立的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既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又能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也应该积极参与并有效执行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