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以保留腋窝相关神经、血管及淋巴管,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80例可手术的术前临床分期I-IIIA期的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化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术前均无放化疗史、同侧腋窝区无放疗及瘢痕病史、同侧腋窝淋巴结无明显融合、无患侧上肢水肿、无远处器官转移以及严重器官功能不全等手术禁忌。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组术中于胸大肌外缘准确找到腋窝脂肪囊后,于囊内多点分层均匀注射脂肪溶解液、行脂肪抽吸,10~15min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胸背神经和胸长神经。对照组则按传统方法清扫腋窝淋巴结。两组为同一组医师操作。两组术后分别以总手术时间、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管总引流量、皮下积液、患肢疼痛、患肢提肩运动障碍、患肢水肿等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BMI指数,进一步将两组患者分成肥胖与非肥胖组再进行亚组分析,对比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时间(83.1±6.5)min,较对照组(115.8±12.7)min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清扫淋巴结(19.1±3.19)枚,较对照组(13.2±3.84)枚增多,差异性显著(P<0.01);术后引流管引流液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平均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肢疼痛观察组2例,对照组9例;提肩运动障碍观察组1例,对照组8例;患侧上肢水肿近期发生率观察组未发生,对照组出现6例不同程度的上肢水肿病例,两组术后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是否肥胖,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观察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上,观察组中的肥胖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23.3±3.2)枚,较对照组中的肥胖患者(16.5±4.7)枚明显增多,差异性显著(P<0.01);而两组的非肥胖患者对比,同样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的方法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有以下优点:1、清楚的暴露腋窝解剖,使手术操作更立体直观,缩短了腋窝操作的手术时间。2、基本清除腋窝的脂肪组织,减少了微小淋巴结的残留,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明显增多,且在肥胖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3、完全而准确的结扎了淋巴管,减少了术后淋巴液的漏出,降低了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4、完整保留了肋间臂神经、胸背神经、胸长神经,减少了术后上肢肿胀、疼痛、提肩运动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5、术中未对腋窝区神经、血管产生影响,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随访至今未发现有局部复发、切口种植及远处转移的情况,故而安全可靠。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作为乳腺腔镜应用于临床的前期课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