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整体和节段心功能的临床价值。并应用RT-3DE评价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室心功能和左室协调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07年8月在西安市西京医院就诊的研究对象84例,分为两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1例正常人,其中43例AMI患者分为4个亚组:广泛前壁心梗10例,前壁心梗10例,下壁心梗组16例,正后壁及侧壁心梗组7例。运用RT-3DE对其进行检查,脱机软件分析得出左室整体和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分别比较各亚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整体和节段舒张末期容积(EDV、rEDV)、收缩末期容积(ESV、rESV)、射血分数(EF、rEF)及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选择在西京医院心脏内科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36例,其中广泛前壁心梗8例,前壁心梗10例,下壁心梗14例,正后壁及侧壁心梗4例,对AMI患者在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一月进行RT-3DE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心搏量(SV)及射血分数(EF),并比较整体心功能各指标的变化情况。选择不同AMI患者的梗死节段114个,其中基底段44个,中间段44个,心尖段26个,分别测量各节段的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EDV)、节段收缩末期容积(rESV)、节段心搏量(rSV)、节段射血分数(rEF)及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并比较局部心功能各指标PCI术前后的变化情况。同时三维分析软件自动测量出36例心梗患者的左室协调性指标,分别为:16节段、12节段及6节段的到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Tmsv)的标准差(SD)和最大差值(Dif);为了对不同心率患者进行比较,测量上述各指标和各自R-R间期的比率,最后比较上述同步性指标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RT-3DE观察AMI组各亚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整体和节段心功能变化: AMI组各亚组的整体EDV、ESV及梗死节段、部分邻近梗死节段的rEDV、rESV较对照组增大,整体EF值及其rEF、rgEF减小(P<0.05),大部分远离梗死节段的指标变化无差异(P>0.05)。2、RT-3DE观察AMI患者PCI术前后的整体心功能变化:36例心梗患者整体EDV、ESV在术后一周和一个月与术前相比逐渐降低,SV在术后一周和一个月与术前相比逐渐增加,但均无统计学改变(P>0.05);EF值在术后一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一个月与术后一周相比逐渐增大,均有统计学改变(P<0.05),但术后一周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RT-3DE观察AMI患者PCI术前后的局部心功能变化:36例心梗患者基底段、中间段的rEF、rgEF、rSV及心尖段的rEF在术后一月与术前比较均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底段的rgEF在术后一月与术后一周比较增大,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尖段的rgEF、rSV在术后一月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改变(P>0.05);36例心梗患者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rEDV、rESV在术后一月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改变(P>0.05);所有局部心功能的指标在术后一周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改变(P>0.05)。4、RT-3DE观察AMI患者PCI术前后的左室协调性指标的变化:36例心梗患者的Tmsv16-SD、Tmsv16-Dif及其比率在术后一月、术后一周均较术前减小(P<0.05);Tmsv12-SD、Tmsv12-Dif及其比率在术后一月均较术前减小(P<0.05),Tmsv12-Dif在术后一周较术前亦减小,有统计学改变(P<0.05);Tmsv6-SD、Tmsv6-Dif及其比率在术后一月、术后一周较术前无统计学改变(P>0.05)。结论1、RT-3DE可以定量评价AMI患者整体和局部心功能的变化,是一项准确、可行的新技术。2、RT-3DE可以定量评价AMI患者接受PCI术前后左室整体及局部心功能的变化,证实了PCI术是一项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方法,且RT-3DE是一项能应用于临床判断PCI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可行的新技术。3、RT-3DE可以判断出AMI患者接受PCI术后左室协调性的改变,证实了PCI术能够逆转AMI患者左室的机械性不同步,可以改善其左室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