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心理内涵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sl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很值得我们来进行研究和探讨。从心理学角度对鲁迅小说进行分析和研究,使鲁迅小说研究在继承以往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深入和拓展。这不仅对鲁迅小说研究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对促进当代文学的繁荣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侧重下列几个方面分析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心理内涵:自尊与自卑、隐世与逃逸、梦幻与现实、觉醒与挣脱、压抑与宣泄、疯狂与呐喊、变态与扭曲、爱抚与复仇和创伤与修复等,以展示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灵魂的深。”第一章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研究,可以说是鲁迅小说研究中积累的成果最为厚重的一个课题。鲁迅,作为心理现实主义大师,其小说的诸多人物形象或自卑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低微,就在自我的幻想中保持和维护他们的自尊;或由于深受封建夫权的侵害而有所反抗,却又盲目寄希望于封建势力的“公正”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或自恃清高,忠于旧主子,对新政权消极对抗以遁世态度维护自尊。《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自尊和自卑心理是他由于相信“惟有读书高”,经常表现出作为读书人的矜持和骄傲,实质是自卑于社会地位的卑微而盲目自尊;《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则是出于维护自尊和对自卑的补偿;《离婚》中爱姑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为自己争得公平待遇实际是维护自己表面的自尊而心虚护短;《采薇》中的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是一种忠于商朝旧政权,同周武王的新政权不合作的盲目自尊,实质是一种失败者的自卑的表现。第二章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隐世与逃逸的心理内涵研究,让我们更客观地思考人的存在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产生的存在性不安使他在道家观念的壁垒中形成了一种“差不多”的思想,从而过上了一种逃逸的生活。小说《采薇》中的伯夷和叔齐将自我置于旁观者的立场,并误以为这是对现实社会的“超越”;他们的这种虚假的“超越”,是一种对具体社会矛盾和自我生命的逃逸,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出关》中的老子由于动乱的社会带给他一种焦虑,使他以隐逸的方式寻求自我保护,并且在极端的自我防御中走向虚无,也因此而通体矛盾,成了一个空谈家。第三章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心理内涵研究,让我们更能客观的看待万千世界的各种梦幻。鲁迅,作为心理现实主义大师,其小说的诸多人物形象苦于现实困境的压抑,而产生各种梦幻。《阿Q正传》中,阿Q的“革命”梦都有其在现实中的依据。他用梦的形式表达了他的期待和向往。这既体现了阿Q政治、经济和私生活上翻身解放的合理要求,更充分表现了阿Q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及其封建观念。《幸福的家庭》中“作者”的“妄想”并非出于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享乐,他只是不得不通过“妄想”聊以自慰。《肥皂》的四铭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并非“表面上仁义道德,骨子里男盗女娼”,他们只不过是通过幻想转移和消解压抑。《弟兄》中张沛君梦见其弟之死及“薄待”其弟的孩子是合乎伦常的利己主义。看似荒诞的梦境却真实地表达了我们无意或有意逃避的欲望。第四章鲁迅作为思想启蒙者,他对妇女的生存状态及出路问题,是极为关注的。他的小说女性形象的觉醒与挣脱的心理内涵研究,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妇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女性意识发展道路的艰难。《伤逝》中的子君在新文化的熏陶下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进而挣脱家庭的压迫和世俗文化的偏见,大胆地追求婚姻自主与人格独立。《离婚》中爱姑由于女性惶惑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对漠视女性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企图通过与婆家大闹离婚来挣脱将被抛弃的尴尬境地,捍卫自我的人格尊严。《奔月》中嫦娥的女性的平等意识觉醒后,对美好的性爱生活有了追求与向往,所以不愿忍受苦闷的婚姻生活,最终选择离开丈夫以求挣脱性爱受到极大压抑的婚姻生活。第五章鲁迅是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大师,从性心理视角阐释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会产生更多的阅读愉悦和体会。《阿q正传》中阿q向吴妈求爱,合乎情理;吴妈性压抑,几近麻木。《祝福》中祥林嫂被贺老六婚内强暴,而后和谐;柳妈有变态的窥私癖。《肥皂》和《高老夫子》中,四铭和高尔础并非“男盗女娼”,他们只不过是意淫。《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不仅是由于经济拮据或子君平庸、涓生自私,这同男女的性心理差异有关。《补天》中女娲健美性感,精力旺盛,欲求不满,移向创造与救世。《奔月》中嫦娥奔月并非由于“同甘不能共苦”,而是因为“寂寞”;后羿深爱并娇宠嫦娥,适得其反,在大爱大憎中走向英雄末路。鲁迅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其小说的性心理运用,揭示了人的“灵魂的深”。第六章鲁迅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他们由于封建思想的毒害在年幼时期遭受了一些精神创伤,导致他们在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不可避免的精神变态的悲惨命运。《狂人日记》中的“迫害狂”患者是由于狂人幼年时期遭受了惊骇恐惧的创伤性经验,长大后由于封建社会的压制使惊惧经验复苏而患上了一种“焦虑性期望”的精神病,最终在虚妄的“救救孩子”的呐喊中“痊愈”。《长明灯》中的“疯子”是由于天赋的倾向,儿童时期的创伤性经验,和在封建礼教束缚下不得消解的性压抑,使他形成了强迫性神经病,吹熄长明灯,并发出决绝的呐喊:“我放火”。第七章解读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各种变态心理和扭曲行为,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封建礼教思想对人的毒害之深、之广。小说《阿q正传》的“小孤孀”吴妈在封建社会倡导的贞节观念的束缚下,由于长期的性压抑而形成了一种以示“正经”为荣耀的变态心理和不近人情而麻木的扭曲的行为方式。小说《肥皂》中的四铭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在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下形成了变态心理,压抑的情绪使他们不得不借助一些扭曲的行为方式得以宣泄。小说《祝福》中的柳妈在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下,由于长期的性压抑而产生了变态的窥私癖,继而转为扭曲的行为方式—“报复”—以寻求消解自我的压抑,却在无意中将同一阶级的底层劳动妇女祥林嫂推向了死亡。小说《补天》中出现在女娲两腿之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的形象塑造与胡梦华攻击汪静之的爱情诗有关,其在虚伪的封建礼教对人性欲望的束缚下,产生了“未免过敏而又过敏”的变态心理和“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的扭曲的行为方式。第八章在鲁迅小说中,其作品主人公往往由于其情感的创伤,导致他们不得不将爱抚转为复仇,并由此构成其复杂而深刻的心理内涵。《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的复仇并非完全源于社会习俗的压迫,更多来自少年时期亲情的抚爱被剥夺的创伤性经验,这使他企图通过自戕的方式在对自我、对社会的报复中解除内心的压抑;《奔月》中的后羿的复仇并非全来自爱妻的离弃,学生的背叛,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更多的是源于对娇妻的爱抚而产生的性爱的压抑,最后他的症候在对爱妻的复仇中以彻底解除;《铸剑》中的宴之敖的复仇更多是由于在对世人的爱抚中产生了太多的绝望,而后转为了大憎,所以在复仇中宣泄他对世界的绝望。第九章鲁迅小说中的其诸多人物形象由于现实的种种缘由而遭受心灵创伤,不得已借助或变态,或极端的各种生活方式来修复创伤。《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的“颓唐”是由于他的创伤经验致使他沉迷于过往,企图对存留在心里的温情回忆来修复创伤。《幸福的家庭》中的“作家”在现实的窘困下只能“唉唉”的愁闷自己的生计问题,并形成了一种惧怕心理。面对现实带来的挫败感,他不得不借助幻想来虚构“幸福的家庭”修复创伤,以便能更好地投入创作中多赚几文稿费。《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的矛盾乃是性爱被剥夺之由;他用一种病态的生活方式来修复“性对象”的消失所带来的创伤,最终在自我谴责和自我的痛恨中以自戕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伤逝》中的子君对涓生的“热烈”且“纯真”的爱,使她吞没了自我,由于承受不了爱情的破灭带来的创伤,她选择死这一彻底的毁灭方式摆脱不可修复的创伤;涓生出于合乎情理的“自恋”和“利己主义”追寻美好的爱情,面对由此带来的失望,他希冀以开创新的生活修复创伤,结果却换来一生的悔恨与忏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婴儿湿疹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兰州地区婴儿湿疹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及儿童保健中心的
“今年要把村里221家新商铺全部盘活,打造汇集泰顺特色特产的主题街区,把人气财气都吸引过来。”$$“预计通过租赁,一年能为村里增加经营性收入188万元,还能带动县内20个村增收不
报纸
本文立足中职教育现状,结合课题研究和德育工作所需以及博客在中职校的可行性、优越性,从促进班务公开、形成良好班风,拓宽沟通渠道、营造互动氛围,引领上网风向、打造网络家
<正>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长期秉承"顶天立地"的宗旨,以实践为资源,以智慧为资本,以党和国家的需求为目标,围绕"三农"问题,实地调查、实证研究、实验探索,建设"三农"跟
<正>七八年前的某个午后,一位朋友低声说,我们有谁目击过创造本身吗?见我无语,抑或原本便无意得到回应,朋友兀自说道,当我们看到诗文印在纸端或一座建筑落成,那已不是创造本
本文从重庆历史街区保护内容、保护的目标和原则、保护的政策措施等入手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成功经验,分别提出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协同作用,综合运营
凯恩斯主义理论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基石又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其政策主张是实施财政赤字政策以实现经济均衡。分析表明,流动性陷阱理论是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促进了高校办学成本的多元分担,成为增强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从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总量、分布现状、历时变化、整体运转及
<正>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海量的信息冲击着现代人的阅读方式,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看书,"读图"成了人们乐于接受的接受信息方式,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图片在我们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