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组织是智能教学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合理的知识组织方法,可将领域知识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检索,帮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者的问题求解能力,同时有利于系统内部处理和决策推理。从知识工程的角度研究知识的组织与表示,利用本体构建知识库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体作为源于哲学的一个概念,因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对逻辑推理的支撑,自20世纪后期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开始了利用本体思想描述知识领域的对象、属性及相互关系的研究。本体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知识系统的概念模型和建模工具,自被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并在计算机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教育领域学科知识的本体建模中,对学科知识的组织建构多数是依据教材所表现的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以及建构者的经验和对知识的理解,缺少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科学的指导。所建的学科知识模型缺少促进学习者知识内化,优化认知结构的功能,较少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系统设计的思想。然而这些功能、理念和思想正是区别于其他本体应用领域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概要地论述和分析了本体概念的源起,本体与语义的关系,本体的定义、类型、功能、特点、作用以及本体研究的意义。然后简要论述了知识建模理论、本体的形式化模型、本体建模元语、本体建模语言、本体模型的特性、本体建模原则、以及本体建模工具,并着重论述了本体建模的几种方法。接着,论述了基于本体的教育领域学科知识建模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知识组织理论,学习科学理论。其中知识组织理论包括知识组织的实质,知识组织的原理等,学习科学理论包括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主义学习论、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科学的信息加工理论等。本文研究的重点部分是基于知识组织,学习科学的理论、方法及相关实践经验,以及对教育领域本体应用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从优化认知结构,发展学习能力的视角对教育领域学科知识的本体建模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本体建模的要求、原则、方法及建模过程,从而强化学科知识本体模型的教育功能。并从学科知识的组织程度,教育本体的共享程度分别对学科知识本体及教育本体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对本体的教育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为本体的教育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本体在教育领域有更广泛深入的应用。最后,通过构建一个学科知识本体,具体实践了所提出的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