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和正常妊娠胎盘及子宫蜕膜免疫病理变化,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机制、其与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的异同,及胎盘免疫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同期住院行剖宫产术正常妊娠妇女、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和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患者各30例,收集其胎盘和子宫蜕膜标本,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子宫蜕膜血管壁内皮细胞及胎盘绒毛血管壁内皮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M表达与病理改变,并与临床肾脏功能化验结果、母儿预后相联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IgG、IgM在胎盘上的表达(1).IgG、IgM在正常妊娠组、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组和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组胎盘绒毛血管壁内皮细胞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表达。
(2).IgG、IgM在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组胎盘绒毛血管壁内皮细胞中呈强阳性染色颗粒,并见毛细血管管腔狭窄、腔内红细胞增多,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和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组,与后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胎盘绒毛血管壁内皮细胞中IgG、IgM的染色也较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2.IgG、IgM在蜕膜上的表达(1).IgG、IgM在正常妊娠组、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组和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子宫蜕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2).IgG、IgM在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组子宫蜕膜螺旋形小动脉中呈强阳性染色,并见于蜕膜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和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组,与后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子宫蜕膜血管壁内皮细胞中IgG、IgM的染色也较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IgG、IgM在胎盘与蜕膜上表达的比较IgG、IgM在同一组的胎盘绒毛血管壁内皮细胞与子宫蜕膜血管壁内皮细胞中表达相似,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正常妊娠组、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组和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组血BUN、Cr、UA、尿蛋白依次升高,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受损的程度与各组IgG、IgM在胎盘绒毛血管壁内皮细胞与子宫蜕膜血管壁内皮细胞中表达强度有相关性。
5.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终止妊娠的周数、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和围生儿病死率,血BUN、Cr、UA、尿蛋白,与同组IgG、IgM在胎盘绒毛血管壁内皮细胞与子宫蜕膜血管壁内皮细胞中表达强度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6.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的病理及免疫荧光显示肾小球既有内皮细胞病,又有免疫复合物损伤。这表明,一方面,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肾脏病变与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肾脏典型的内皮细胞病不同,另一方面,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肾脏病变与同组胎盘及蜕膜明显的免疫复合物沉着相一致。
7.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发病与免疫学因素的关系比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的更密切。由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胎盘的免疫损伤可以了解其肾脏的病理改变,可能作为临床评估肾脏损害的一个窗口,以指导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
结论: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胎盘绒毛血管壁内皮细胞和子宫蜕膜血管壁内皮细胞中免疫球蛋白沉积比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明显,并与其肾功能和蛋白尿、母儿存在一致性,推测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与非肾病综合征型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可能都有免疫学因素,但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更倾向于一种妊娠激发的特殊的免疫性疾病。由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胎盘的免疫损伤可以了解其肾脏的病理改变,作为临床评估肾脏损害的一个窗口,以指导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