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1例植物固醇血症家系、遗传学研究,进一步阐明该病的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案的选择,并对合并贫血及巨大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表现的相关疾病进行鉴别。方法:先症者为52岁男性,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脾大、肝功能损伤及黄色瘤,有兄弟姐妹8人,家族中有3人有贫血、血小板减少、脾大病史,此次共收集包括先证者在内的6名家系成员外周血,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通过PCR扩增先证者基因组DNA ABCG5及ABCG8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基因测序,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对其5位家系成员进行相应片段的PCR扩增及测序。通过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相关关键词如植物固醇血症、谷固醇血症,在Pubmed检索相关关键词如ABCG5、ABCG8、mutation、phytosterolemia mutation、sitosterolemia mutation,检索出植物固醇血症相关基因突变的文献,并对ABCG5和ABCG8致病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先证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巨大血小板,口形红细胞,家系成员中有2例类似患者,Sanger测序法发现先症者及家系成员中有多个基因突变,ABCG5基因发现3个突变:外显子1 c.64C>T(p.Q22X)杂合无义突变、外显子10c.1336C>T(p.R446X)杂合无义突变、外显子13 c.1810C>G(p.Q604E)杂合错义突变;ABCG8基因发现4个突变:(ATG前)-19 T>G纯合突变、外显子2c.161A>G(p.Y54C)纯合错义突变、外显子13 c.1895T>C(p.V632A)纯合错义突变、外显子4和5间的内含子g.12902T>C纯合突变。本家系中ABCG5基因中外显子1 c.64C>T(p.Q22X)及外显子10 c.1336C>T(p.R446X)为致病突变,分别来源于不同的等位基因,而其它基因突变均为非致病性的多态性位点。通过数据库检索,共收集到ABCG5基因致病突变54种,ABCG8基因致病突变67种,ABCG5基因致病突变中,包括错义突变20例(37.0%),剪接区突变12例(22.2%),移码突变11例(20.4%),无义突变10例(18.5%),非编码区突变1例(1.9%);ABCG8基因致病突变中,包括错义突变28例(41.8%),移码突变20例(29.9%),无义突变12例(17.9%),剪接区突变7例(10.4%)。结论:ABCG5基因中c.64C>T(p.Q22X)及c.1336C>T(p.R446X)复合杂合突变是此植物固醇血症家系的基因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