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冬小麦西农805是当前黄淮海麦区重要的推广品种,研究播种方式对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对于指导关中区冬小麦品种西农805高产高效栽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论文以冬小麦西农805为参试品种,探索了三种播种方式(条播T1、宽幅播T2、穴播T3),以及在拔节期氮肥追施(N0、N60),对冬小麦品种西农805的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作用。获取研究结果如下:(1)穴播(T3)提高了苗期的生长,增加了基本苗数;拔节期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穴播(T3)处理冬小麦西农805灌浆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速率为33.92μmol-2·s-1,也延长了灌浆的持续时间;穴播(T3)处理的株高明显低于宽幅播(T2)处理的株高;追施氮肥增加了叶面积,缩短了叶片生长到达最大面积的时间;穴播(T3)处理促进了叶面积值的增加,缓解了生长后期叶绿素的降解,增加了叶绿素的含量,延长了叶绿素高含量(SPAD)的时间,促进了更多光合物质的形成;(2)在不追施氮肥的条件下,穴播(T3)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多,为3.75g·plant-1,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依次为T3>T2>T1。在成熟期,追施氮肥的穴播(T3)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小于条播(T1)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追施氮肥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高于不追施氮肥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与转运率的变化不具有一致性,转运量与转运率高时,贡献率不一定高,拔节期追施氮肥增加了各营养器官贮藏物质再转运的效率,即追施氮肥与条播(T1)处理增加了贮藏物质向籽粒的再转运。冬小麦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呈现不同的增长方式,其增长方式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拔节期后迅速增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3)追施氮肥增加了亩穗数和千粒重,穗干重与穗粒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拔节期追施氮肥,增强了穗部的产量构成,即增加穗数、穗粒数以及产量,但千粒重降低。宽幅播(T2)播种方式增加了冬小麦籽粒的千粒重。冬小麦的产量和光合性能基本呈正相关,冬小麦穗干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追施氮肥的影响下,穴播(T3)处理增加了干物质的转运量,同时也增加了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穴播(T3)处理有利于冬小麦增产,产量高达7430kg·ha-1。(4)穴播(T3)处理增加了籽粒硬度、容重、沉降值、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的值。穴播(T3)处理增加了最大拉伸阻力的值,追施氮肥增加了籽粒的沉降值、湿面筋含量、硬度、拉伸面积以及蛋白质含量。播种方式的不同,冬小麦品质的表现规律不相同,籽粒中蛋白质总量差异性不大,拔节期追施氮肥增加了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在穴播方式与追施氮肥处理下,冬小麦湿面筋含量与沉降值、容重;沉降值与容重都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硬度与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与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硬度与拉伸面积、稳定时间与延伸度、拉伸面积与延伸度、延伸度与最大拉伸阻力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各处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拔节期追施氮肥可以显著性提高沉降值。因此,穴播方式和追施氮肥导致了品质的差异。综上所述,在追施氮肥条件下,穴播(T3)处理的产量为7430kg·ha-1,比宽幅播(T2)增产12.7%,比条播(T1)增产12.9%;同时,穴播(T3)处理增加了籽粒硬度、容重、沉降值、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的值、最大拉伸阻力的值。追施氮肥增加了籽粒的沉降值、湿面筋含量、硬度、拉伸面积以及蛋白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