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人的实现——马克思与莎士比亚的思想比较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47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是马克思最喜爱的作家,而马克思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运用比比皆是。本论文以货币为基本考察对象,先分析马克思的“货币”概念,并比较分析莎士比亚戏剧——《雅典的泰门》和《威尼斯商人》,与“货币”相关的系列问题,试图呈现马克思与莎士比亚的共同的思想图景。最后,笔者试图说明成熟马克思以历史评价优先的视角,以及在此转向中马克思所阐发的“货币制度”的历史必然。马克思通过对莎士比亚的引用,如泰门和夏洛克,与莎士比亚分享了这样的世界图景,即在金钱的面前,世界的价值秩序混乱颠倒了。不同于莎士比亚,马克思从历史视角去考察货币概念。马克思的历史视角中始终保留了一个历史辩证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现实的否定性力量既是对人的类本质的否定,同时亦为人类的本质的复归和实现提供必要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现时代,人类劳动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劳动的形式、劳动的性质到劳动的分工等等方面都呈现了新的面貌。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精神劳动在人类劳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早在19世纪就对精神生产劳动做过深刻的研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界一直都比较忽视精神生产劳动理论。有的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过时一说,认为马克思主义只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不能够解释当代社会变化。也有的学者提出在马克思
学位
数学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哲学家的关注,据说柏拉图学院的入口处刻着"不懂几何者勿入"的牌匾。数学是关于一些抽象的、无穷的数学对象的知识,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中,无法找寻这些对象的任何性质,但是人类却拥有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数学哲学就是要解决这些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问题。  在二十世纪的数学哲学中,结构主义占据着重要地位。结构主义者高举"数学是关于结构的科学"的旗帜,为人们揭示了一种新的研究数学哲
学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反作用。文化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消费文化产品的能力。文化生产力也具备三要素:文化生产者、文化生产要素和文化生产对象。文化不仅能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是能直接创造出物质财富。因此,研究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系统分析提出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思路和具体路径。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财富,马克思曾说过,近代工业革命十年以来所取得的物质财富和成果比人类工业革命前100年所取得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还要多。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人类物质财富的日益增多,人类的精神财富却在日益的匮乏——尤其是人类的道德水平处于不断下滑的趋势。近代社会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社会演变。人们对工具理性和规则伦理的过度追求与依赖,使得德性伦理
老子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无为而治”思想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贯穿于老子的整个哲学体系。“无为而治”不仅是一种自然法则,还是一种社会法则,应用于政治伦理实践中,对社会有启示作用。本文从“道”出发,阐述了自然界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得出了“道”的本质在于顺应自然、无为、无欲。由此推及现今的政治现状,主张清净无为而治,告诫统治者要少贪寡欲,以人为本,让人民休养生息
学位
上帝存在如何可能?这是康德道德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通过对上帝存在的三大证明的批判,康德认为,从自然目的论里我们可以引出对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证明,那就是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换言之,也就是说,由于人有道德,所以我们必须悬设一个上帝的存在。其实道德证明就是道德目的论,道德目的论就是把人看成整个自然世界的目的。所以,整个自然界表面上看好像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目的,但实质上却是一种道德目的论。这是因为
学位
人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既古老又恒新的问题。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里镌刻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引箴言入哲学,从此认识人类自己成为人类思考的一个最中心的主题。人性对人类世界的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人本身的创造发展有着广泛影响。人必须了解自己存在的真相,理解人性,才可能更好地生存于社会并改造人类社会。  对于人性论,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到底是性善还是性恶,到底是利己还是利他的争论。事实上,人性
转基因作物技术正带给人类社会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既展现出强大的生物改造和生产能力,还蕴含着重构自然规范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意义。自转基因作物技术诞生之日起,政府、科学家、投资者、公众、宗教界就对它及其影响就开展了一场长期的博弈。目前这一博弈的焦点在于转基因作物技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带来的风险。  本文先简述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对转基因作物和传统作物做了对比,认为转基因作物属于工程产品范畴,并
“科学无禁区”本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观点,但是随着高科技发展,这个曾经学术界的共识也成为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生命科学技术作为最重要的科技领域之一,可以说,在一定的限度内,对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推动作用是有目共睹、无容置疑的事实。人类在享受生命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对生命科学技术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样充满了担忧,新的生命
学位
论文试图从上述三种观点的理论依据和合理性方面,阐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和可存在的问题。首先,根据现代语言学理论,语言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因此,以欧阳建代表的“言尽意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容易造成符号崇拜论、人们拘泥于文章字句的缺陷;其次,由于内部语言的存在,荀粲的“言不尽意”的观点也有其令人信服的成份,却易导致人们忽略经典,空谈天道心性,后期禅宗和阳明后学即是明证;王弼的言意观不同于欧阳建和荀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