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文学中都存在着“蛇女”这一独特的形象,且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又各具特色。本文主要通过探讨了两国蛇女形象成因及发展趋势的异同来揭示地理环境对两国蛇女形象的成因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进程对蛇女形象发展趋势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梳理中日两国关于蛇女这一课题的既有研究成果和研究的特点,这一课题提供一个文化的背景。然后介绍了中国文学中的主要蛇女形象。分别是女娲、白娘子、小青及其它传说中的蛇女形象。日本的蛇女形象主要集中在为良的八荒、道成寺传说、慈母的眼泪、奥玛璐传说、蛇性之淫这五个传说大系中。中日文学中蛇女形象的比较是本文的重点。笔者首先比较了两国蛇女形象的成因。人类文化早期,各民族之间不乏相同的文化因子,而古代中国和日本都是以蛇为图腾的民族,蛇与女性的结合形成了蛇女形象。然而女娲是创世女神,肥长比卖却惨遭爱人抛弃。可见日本在蛇女这一形象的理解上与中国是有出入的。笔者认为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在靠海生存的民族中对代表水神的蛇的恐怖和敬畏超越了对其生殖象征的崇拜。其次对中日蛇女形象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中国的蛇女形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蛇神;2蛇妖;3人。而日本的蛇女发展仅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蛇神、蛇精阶段。这与两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的长短及结束方式不无联系。再次,比较了白娘子与真女儿。日本作家上田秋成的《蛇性之淫》是对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翻案,两者在结构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主旨在于劝导世人戒色,《蛇性之淫》增加了女性怨魂向男性报复的主题,反应了日本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卑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