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的《中文读本》(1841)为基础,参考包尔腾的《散语四十章》(1877)、十七世纪屈大均所撰的《广东新语》(1687)以及二十世纪孔仲南的《广东俗语考》(1933),在考察十九世纪的词汇演变情况的基础上,尝试延展广州方言词汇历时研究的跨度,探讨十七世纪至今约三百年的广州方言的演变规律与特点。 全文分为四章。开篇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广州方言词汇的研究概况、研究意义、理论根据、主要考察资料和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从词的义类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广州方言在三百年间的常用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存留、消失与变异的情况。在词汇的层级系统中,常用基本词汇以反映自然世界的保留情况最佳,而用以展现社会生活的词汇的丢失情况较为严重。从义类系统来看,概括化的上位词、代表整体概念的词汇多有保留。整体上,词汇系统在近义词的竞争、口语书面语的竞争、旧词新词的竞争中发展。 第三章从语义场的角度,以核心词为切入点观察三百年间词汇系统的发展。核心词以斯瓦迪士的《百词表》为据,采用共时、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四部广州方言文献的动词、形容词、颜色词进行了穷尽的分析;同时加入非核心词的比较,观察词汇内部竞争以及语义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广州方言中的传承词仍占主流地位,但语义场之中有简化、概括化等情况;此外,方言特征词在核心词的变化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四章结合老中青三派语言使用者的实际使用情况,对《中文读本》中几个主要词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透过纵向的比较,特写几十年间广州方言词汇的演变及其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广州方言的保留情况大致良好,老青之间的变化差距少于25%。就词类来说,演变从大至小依顺序排列是: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词汇演变主要受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改变、词汇系统的竞争与发展、语言接触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主要有以下的创新点: 一、运用词汇层次的理论,把核心词、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区别开来,分别探讨其不同的演变情况,为广州方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获得了一些新的结论。 二、把核心词的概念应用于广州方言词汇的历时研究上,并对近三百年之间广州方言的形容词、动词、颜色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语义分析,勾勒出广州方言核心词在三百年间的变化轮廓。 三、根据《中文读本》对老中青三派语言使用者的调查,考察了广州方言几个主要词类的常用词的变化情况,初步确定了变化程度较大的词类和词目,以及变化速度较快的年代。 四、语言材料上,利用明末清初的广州地方文献所反映的词汇与现今的广州方言作比较,分析其词汇的演变,把近代粤方言词汇史,从十九世纪推前至十七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