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裂荚关联分析及裂荚相关基因GmSHPα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A6779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实发育和成熟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关系紧密,进而影响经济效益.适时的荚开裂有利于收集种子,过早的开裂或不开裂都会影响农产品的收获。在大豆收获时,荚的开裂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认识荚开裂的分子机制有利于耐裂品种的选育进一步提高产量,加快优良农艺性状从野生种到栽培育种品系的渗入,并丰富我们在不同的作物品种中对种子进化和作物驯化的理解。为了探索大豆荚开裂性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栽培大豆构成群体进行关联分析和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的方法初步鉴定
其他文献
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现已广泛用于国内的小麦育种实践。对这两个材料进行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提高其应用价值。本论文以中国春小麦遗传背景的太谷核不育小麦育性近等基因系和矮败小麦株高、育性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AFLP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显性核不育基因Ms2(Ta1)连锁的分子标记,明确回交的遗传效应。取得以下结果: ...
试验于2012-201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深州试验站进行,以京单28、浚单20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方式,从土壤理化性状、根系植株发育及产量形成角度着手,研究冬小麦播前深松、翻耕、隔年深松和旋耕四种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植株个体生产能力的影响。以期通过合理耕作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储供能力,在稳定现有群体条件下充分挖掘夏玉米单株生产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深松、翻耕能够有效改善土理化性状:与旋耕相
现今,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造假的丑闻屡见不鲜,使许多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更加谨慎和不信任,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重视盈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