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对非洲经济援助是中非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对非经济援助的政策不断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前,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引导下的对非经济援助,支持了非洲人民的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也使中国获得了很高的国际地位,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改革开放后,在互利共赢原则指导下的对非经济援助,帮助了非洲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也同时关注我国的经济利益,发展方向为互利合作,具有了很强的经济属性;21世纪之始,在创新理念影响下的对非经济援助,以政府贴息贷款、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的全方位的发展阶段。从中国对非经济援助的历程看,影响中国对非经济援助的主要因素有国际局势、非洲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问题等。虽然中国对非援助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但依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不论对作为援助国的中国还是对作为受援国的非洲各国都有着相当的积极影响。不过,中国对非经济援助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对非经济援助还没有纳入法制轨道、宣传力度不够、援助层面单一援助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需要加强、不干涉原则与非漠视原则冲突等等。对于未来的对非的经济援助应该在原有的“八项原则”和“四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五个服务”,即服务于我国的和平发展、服务于我国的能源资源等经济战略、服务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服务于产能过剩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服务于祖国的统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剧烈的动荡。虽然中国经济30年的发展取得了的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随着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导致的资本对外输出,以及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的重大经济战略布局,必然影响着中国对外(包括对非洲)经济援助的模式发生新的变化。对此,我们有必要继续观察和研究,在中国对外资本输出和“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框架下,中国的对非洲经济援助事业将如何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