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晶镓铟增强纳/微铜焊膏的制备及键合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铜介质材料凭借其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抗电迁移性能、较低的经济成本等特点,成为了极具前景的新一代芯片键合材料。然而,由于铜纳米颗粒极易氧化,键合过程中仍存在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压力过大、接头易氧化以及孔隙率过高等问题,这些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铜纳米颗粒在电子封装领域内的应用。镓基液态金属在室温下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可以在低温下填充键合接头处的孔隙,并与其周围的铜形成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从而有望解决Cu-Cu键合接头孔隙率过高与易氧化的缺陷,提升接头的键合性能。但目前基于镓基液态金属强化Cu-Cu接头键合性能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镓基液态金属与纳米铜颗粒在低温下的键合规律进行探索,为镓基液态金属增强Cu-Cu键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机械搅拌法,通过调控共晶镓铟与微米铜颗粒的质量配比来制备共晶镓铟复合微米铜颗粒,并将纳米铜颗粒与复合微米铜颗粒按照9/1的质量配比制备成共晶镓铟增强纳/微铜混合焊膏。通过对混合焊膏低温烧结制备的Cu-Cu键合接头性能的研究,探明不同含量共晶镓铟对接头性能的增强规律。同时通过恒温老化实验,结合微观组织分析,研究共晶镓铟增强Cu-Cu键合接头的老化性能。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在室温下,共晶镓铟与微米铜颗粒的质量配比为60/40时,微米铜颗粒表面被共晶镓铟完全包裹并在其表面形成Cu Ga2,制备出的共晶镓铟增强纳/微铜混合焊膏在烧结温度为260℃和无压条件下形成的键合结构的致密度最高。相比于传统的纳/微铜混合焊膏,共晶镓铟增强纳/微铜混合焊膏烧结特性更好,提升了Cu-Cu接头在低温和低压环境下键合层的致密度。(2)共晶镓铟与微米铜颗粒的质量配比为60/40时,在烧结温度260℃和烧结压力为5 MPa真空环境下烧结20 min,所制备的Cu-Cu键合接头有最好的键合性能,其平均剪切强度与平均电阻率分别为27.63 MPa和6.15μΩ·cm。由于共晶镓铟复合微米铜颗粒上存在少量的游离态液态金属Ga,能够很好地填充不同粒径铜颗粒间的缝隙,并生成金属间化合物Cu Ga2,从而提升了接头的键合强度,降低了键合层电阻率。(3)恒温老化环境下,共晶镓铟添加量对Cu-Cu键合接头的老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经空气中恒温老化后,一方面键合结构受到严重的氧化作用,烧结组织变得疏松,键合性能衰减,另一方面键合结构中多余的游离态液态金属Ga与纳米铜键合结构形成金属间化合物Cu Ga2。从而填充纳/微铜键合结构中的孔隙,提升键合层的致密度并提高键合性能。共晶镓铟与微米铜颗粒的质量配比为60/40时,老化后Cu-Cu键合样品的平均剪切强度由27.63 MPa降至25.8 MPa,电阻率由6.15μΩ·cm升至7.15μΩ·cm,热导率由118.23 W·m-1·K-1降至101.69 W·m-1·K-1。
其他文献
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锂、钴、镍等资源日益枯竭,镁离子电池(MIBs)因其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以及体积比容量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电池储能技术。现阶段,镁负极不均匀的沉积/溶解现象会造成过电位较高、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这限制了镁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基于合金元素对镁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熔炼、挤压制备了纯镁以及分别含有Gd、Sn、Mn、Zn、Al五种原子百分比含量均为1%
学位
镁合金因其密度低,比强度高,阻尼减振性能好等优势,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挤压作为变形镁合金的一种重要成形方式,主要包括正向挤压和反向挤压。反挤压具有变形载荷较小,行程较短,变形较均匀等特点。相比于常规反挤压,非对称反挤压可以使合金在变形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变得均匀,从而达到细化晶粒、弱化织构,改善合金力学性能的目的。因此,在常规反挤压的基础上,探究非对称反挤压工艺对改善
学位
Fe-Cr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钢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蠕变性能、抗辐照性能和高温稳定性,成为钠冷快堆核燃料包壳和聚变堆包层的主要候选材料。Fe-Cr ODS钢优异的综合性能源自于基体上弥散分布的氧化物粒子。而微量活性元素的含量及其比例和基体组织可以影响Fe-Cr ODS钢中纳米氧化物粒子的物相及其比例、弥散形貌和金属/氧化物的界面结构。本文分别研究了基体组织和Y/Ti原子比对Fe-Cr OD
学位
锌及锌合金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理想的生理腐蚀行为,被认为是第三代可降解金属生物材料,在近十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课题目的是设计并制备一种锌合金,使其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满足可降解血管支架性能标准。选择Mg、Cu作为合金化元素,通过熔炼铸造工艺,制备Zn-1.2Mg-x Cu(x=0,0.2,0.5,0.8)铸态合金,进行了挤压比为25和36的热挤压。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电化学
学位
铝箔、铜箔等金属箔材料具有质量轻、导电性好、综合性能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工电子、包装装饰等领域;但金属箔材料由于基体厚度限制而容易产生加工缺陷,是导致其耐蚀性降低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金属箔材料的耐蚀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硅烷表面处理仍存在前处理时间长、固化温度高、易形成针孔和裂纹等缺陷,限制其耐蚀性与应用拓展。本文根据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分子结构特性,以5056
学位
添加B元素的改性铸造9Cr-1.5Mo-1Co钢(CB2钢)、多晶铸造镍基高温合金(MAR-M247高温合金)和Inconel625镍基固溶体强化高温合金(Inconel625高温合金)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是航空、能源等领域燃气轮机高温部件选用的关键材料。镍基高温合金性能较耐热钢高温性能更优异,但是其成本高昂,为了综合他们的优势,需要对其进行焊接得到复合结构。瞬时液相焊是针对异
学位
镁合金作为最轻质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航天领域有广泛应用。由于镁合金熔点较低,采用传统熔化焊会导致金属飞溅等缺陷,搅拌摩擦焊(FSW)作为一种固相连接技术,能够完美解决传统熔化焊的缺陷。传统的实验手段周期长、花费大,且对全面了解镁合金焊接过程中温度场、焊后残余应力场的分布有局限性。利用有限元法(FEM)和BP神经网络(BPNN)为理解不同焊接参数对镁合金FSW焊接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基
学位
多组元金属复合板能够综合其组元金属的优势性能而比单一板材拥有更加适合工业应用的优异综合性能。累积叠轧(Accumulative Roll Bonding,ARB)作为一种剧烈塑性变形工艺,为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构造、制备与加工提供了可靠途径和新的思路。本文选用力学特性差异较大的1100纯铝及7075铝合金作为复合板的组元金属,利用高温ARB工艺制备出不同厚度比及层数的1100/7075铝合金复合板,
学位
纯镁(Mg)的塑性、抗拉强度和疲劳性能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研究发现在纯Mg中添加稀土元素能够弱化纯Mg的强基面织构,改善其力学性能。本课题以纯Mg和Mg-3Gd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单轴拉压实验及准原位疲劳实验,来探究Mg和Mg-3Gd合金的力学性能,并结合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滑移迹线分析法对Mg和Mg-3Gd合金微观组织结构演变、变形机制和疲劳微裂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材料的研究和控制材料的生长进入了微纳尺度,因此低维纳米结构的制备和表征就显得尤为重要。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能够对样品材料表面进行原子尺度下的结构形貌与电子态的无损表征。本论文采用分子束外延(MBE)生长技术,在Si(111)-7×7上外延生长了Bi(111)薄膜,并且使Bi(111)衬底薄膜在不同温度下退火,进一步通过调控衬底温度,Cd的覆盖度以及不同退火温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