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意义,也称人际功能,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可以协商变化的方面。人际功能是建立和保持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通常通过语言本身或者交流方式来体现说话者的社会地位。人际功能已经得到语言学和文学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该术语来源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在其功能语法中韩礼德根据语言使用的目的把语言使用归结分为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是韩礼德的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其功能在于交换信息以及建立社会关系,是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对事物的态度和判断的主要方式。人际功能主要体现语言的交互性,涉及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互动,确立对话中双方的言语角色。人际意义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语气系统是指在句子结构中位置可以变换的部分,能够在语言互动中确定参与者的关系及角色,包括主语及限定成分。情态系统是表达语言人际功能的主要方式。对于命题真实性的判断,以及说话者个人的意愿,作为人际意义的重要部分,包括说话者对某事的态度,都是通过情态系统体现的。情态和意态是情态系统的两大分类。自1962年出版以来,《金色笔记》被认为是多丽丝·莱辛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其独特的结构以及深刻的主题意义吸引了文学评论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多从女性主义、心理学、哲学、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角度研究这部著作,但是鲜少有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学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本文试图依据韩礼德人际功能理论,从语气及情态两方面来解读这部著作。主人公安娜的人物性格,她的内心世界,她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成长以及她和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构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叙事风格,并塑造了安娜的人物形象。本文将从人际意义分析展现上述内容。研究结果表明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通过情态系统体现,而语气系统则体现了安娜与其他人的关系及社会地位。同时,不同时期的人际意义则体现出主人公的成长,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人际意义的应用是解读小说《金色笔记》的一个新的尝试,同时也希望通过对人际意义的分析,为这部经典著作的解读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