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恶报应观念由来已久,直至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多数人们仍然在有意或无意中将善恶自有报作为为人处世的信念和准则。中国本土报应观主要有两种,传统儒家报应观和道教“承负说”,而佛教东传所带来的佛教报应观念,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日渐流行,在冲击与丰富中国本土报应观的同时,佛教报应观也做了一些适应中土人文的调整,最终形成了中国佛教报应观。广泛流传于社会上的报应观念,与以上种种报应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佛教日渐兴盛的南北朝隋唐时代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某些变化。本文以富含南北朝隋唐时代的报应故事的社会史料《太平广记》为切入点,力图展现那一时代的报应观念及其演变趋势。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归纳学术界对于报应观念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指出本文撰写的主要目标,即探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报应观念的主要内容及其变化。第二章:统计。统计《太平广记》报应故事及其所引文献资料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和现存情况,为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演变趋势提供量化数据。第三章:以报应方式为切入点,考察南北朝隋唐时期报应观的内容及其演变。以《广记》报应故事为主要分析对象,注重探讨报应方式及其演变趋势。报应方式分为加报主力和报应时空(其中又包含报应对象)两方面,隋唐较之南北朝,一方面将法律增加为加报主力之一,另一方面将报应时空无限制延伸,以及将报应对象聚焦于行为者本人。第四章:通过考察业因、业报与报应、消报的内容及演变情况,阐述南北朝报应观的主要内容及演变趋势。以《广记》报应故事为主要分析对象,注重挖掘“业”的内容及其背后暗含的时代善恶观念,即人们渐渐将佛教戒律化和儒家伦理化作为善恶评判的标准。同时,对于消报方式也做了一定的研究,认为消报观念主要受佛教影响。第五章:结语。归纳文章报应观念的主要内容及演变趋势,本文报应观念主要涉及报应方式、业因内容以及消报方式,通过对这三类的分析比较,得出南北朝隋唐时期报应观念有着明显的佛教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