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410A-润滑油混合物小管径管内冷凝冷凝热换和压降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小管径换热管是空调换热器小型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外径5mm的换热管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空调换热器,且有采用更小管径换热管的趋势。在这些使用小管径的空调中,R410A是主要使用的制冷剂,而R410A空调系统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润滑油来对压缩机进行润滑和密封,从而导致制冷工质实际上为R410A-润滑油混合物。如何计算含油制冷剂在相对小管径换热管的流动冷凝换热系数和压力损失,定量评价润滑油的混入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对促进小管径换热管在小型化冷凝器设计中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含油制冷剂在换热管内的流动冷凝换热特性和压降特性等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出发,以实验为手段,以开发工程应用换热及压降模型为目的,为预测润滑油对冷凝器换热性能、压力损失等的影响奠定了一定基础。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设计并搭建了含油制冷剂管内流动冷凝换热及压降特性测试实验台。该测试装置可实现在线连续准确注油,为在空调工况范围内考察润滑油的混入对制冷剂管内流动冷凝换热和压降的影响提供了重要手段。   2.对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径光管内流动冷凝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润滑油的存在总是恶化R410A的冷凝换热,并且恶化效果随着油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基于混合物物性开发了新的关联式,新关联式的预测值与所有的实验数据误差在-30%~+20%以内,能够很好地预测R410A-油混合物在光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   3.对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径光管内流动冷凝的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润滑油的存在总是降低R410A的冷凝压降,并且压降的降低随着油浓度的增加更加明显。基于混合物物性开发了新的关联式,新关联式的预测值与96%的实验数据误差在-20%-30%以内,能够很好地预测R410A-油混合物在光管内的冷凝压降特性。   4.对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径强化管内流动冷凝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润滑油的存在总是恶化R410A的冷凝换热,并且恶化效果随着油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推荐Yu and Koyama(1998)关联式用于预测R410A-油混合物强化管内流动冷凝的换热特性,关联式的预测值与所有的实验数据误差在-15%~+20%以内,能够很好地预测R410A-油混合物在强化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   5.对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径强化管内流动冷凝的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润滑油的存在在干度小于0.6时会降低R410A的冷凝压降,在干度大于0.6时会增加R410A的冷凝压降。基于混合物物性开发了新的关联式,新关联式的预测值与94%的实验数据误差在-30%~+30%以内,能够很好地预测R410A-油混合物在强化管内的冷凝压降特性。   最后给出本文由于时间关系尚没有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及将来应重点关注的相关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连铸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冶金技术,其中,结晶器的液位控制技术因其对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成为连铸技术的关键。结晶器液位的波动不但会将钢水表面的保护渣等卷入
纳米流体是指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级金属或非金属颗粒通过某种方式制备成均匀、稳定的新型换热工质。这个概念于1995年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Choi等首次提出。与传统换热介质
利用麦芽培养基,以市售鸭梨、猕猴桃和葡萄为分离源,从其果皮或果肉中分离得到126株酵母菌,经过四次筛选,获得一株来自葡萄的酵母菌株,通过性能测试,证明该菌株为适宜薏米酒酿造的
莱菔叶是十字花科属莱菔(Raphanus sativus L.)的根出叶,资源极其丰富,却被大量丢弃,缺少开发利用。有研究表明,莱菔叶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等生物活性,但具体实验研究却鲜有报道
发动机的进排气噪声是汽车主要的噪声源,因此对发动机的排气噪声进行研究和测试对降低发动机噪声乃至汽车噪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发动机的整机模型,其中
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是土壤源热泵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把制冷剂直接通入地下换热器中与周围介质进行换热,减少换热环节,提高能量利用率。由于该系统管路长、落差大、系统存油的地方多,导致了系统回油困难。为了克服油的重力作用,让制冷剂蒸气能够夹带润滑油回到压缩机,地下换热器上升管中的蒸气速度必须达到一定值。设计地下换热器上升管时,必须保证管中的制冷剂流速大于该速度。建立了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实验台,测量地下U形埋
蜂胶是蜜蜂从不同的植物收集的一种树脂蜂巢产品,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有黄酮类、萜烯、酚酸及其衍生物类等,它具有抑菌、抗氧化、免疫调节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东北黑蜂具有很强的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氨基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且无毒副作用,将壳聚糖开发成固定化酶载体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目前壳聚糖固定化酶载体大部分为粉末状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中黄酮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仅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在植物的抗菌机制、抗胁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花色素的积累和外源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