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斯密框架的中国城乡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关系不仅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多学科研究的焦点。在城乡关系研究中,最关键的是明确城乡关系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背景、所处阶段、特征以及促使其演化的动力和原因。因此,必须对城乡关系理论和历史发展进行综合而有重点的考察。本文从历史和地理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在梳理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解释中国城乡关系历史演变的理论框架——斯密框架,并通过分析中国城乡关系历史验证它。本文在城乡关系研究的方法论、理论和历史研究上有创新和特色。   在方法论上,鉴于专业化与交叉化并行的科学发展大趋势和城乡关系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以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方法论为指导,将历史文献和统计资料相结合,纵向追溯和横向比较相结合,并把这种理论认识与历史演变相互印证的方法论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在理论上,斯密框架是对城乡关系理论的重要发展。从城乡关系理论的发展演变来看,经典理论强调城乡紧密联系,二元结构理论存在城市偏向,现代则逐渐回归早期的传统。因此,应该重视经典理论和方法的重要作用。在经典理论的创立者中,斯密专门并系统地阐述了城乡关系的本来状态、演变历史与结果,既区别于发展经济学家先入为主的设定城乡差距,又区别于区位论者只重视了空间分布,其理论和方法更具解释力,因而成为本文的选择。斯密框架以解释自然顺序及其演变为主要内容。自然顺序是指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顺序以及在此影响下的农村-城镇发展次序;而人为的干预政策及其形成的文化以及临海区位在贸易发展上的先天优势,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反自然顺序的演变。   从历史看,中国城乡关系变迁的历史验证了斯密框架。城乡关系发源的历史证实了自然顺序的合理性。历史时期至今,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对立、融合、再对立三个阶段。其中,夏商周时期形成和确立了以“体国经野”体制为核心的城乡对立;春秋战国至鸦片战争前形成和确立了以“编户齐民”体制为核心的城乡融合;近现代时期形成和确立了以“二元结构”体制为核心的城乡再对立。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是政策.文化和临海.贸易两组变量交替和交互影响的结果。总体上,政策.文化始终是影响城乡关系演变历史的主要原因,临海-贸易随着秦的统一而逐渐对城乡关系产生深刻影响,近现代时期则延续了这种趋势。在现代,固化的二元结构体制及其形成的文化,一面临海导致的贸易及其发展政策的反复不定,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大波折和城乡差距快速扩大。因此,现代城乡关系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二元结构体制。而二元结构体制变革是一个缓慢的进程,必须有一个全面而长期的文化战略为指向。中国城乡关系变迁的历史说明:在西方经验与中国传统之间寻找平衡和结合点,从而凝合为新的制度和文化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其他文献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
再分析资料在大气-海洋-陆地相互作用、气候监测和季节气候预报、气候变率和变化、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中具有的广泛使用价值。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以及陆面数据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陆地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日益深刻,要求我们及时把握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保障水资源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
结合廊坊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际情况,在自动化主站系统中加入闭锁遥控执行的程序,在保证变电站遥控二次回路正常的情况下,应用此程序对已运行变电站的设备进行遥控测试。经
“居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工业革命以来,国外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居住空间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关注
我第一次听说“新闻理想”是2013年7月,报社里正在对新记者进行培训,作为实习生我也整天跟着蹭课。其间有一个环节是一早去插报纸然后自己卖出去,每天20份。每天一早当我睡眼
泥石流对岩性的敏感性是泥石流灾害评估和泥石流预测预报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论文通过大量的野外考察和样品采集,利用颗分实验、直剪实验、渗透实验、塑液限实验等实验手段获
泥石流源区砾石土的粘粒颗粒含量对砾石土强度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是泥石流形成机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室内静三轴试验的方法来研究砾石土体强度、孔隙水压力与粘粒颗
2000年1月1日。当一股清粼粼的地下水冲破360多米厚的土层 ,流进庭院、流满锅灶、流向桑田 ,去亲吻那580多亩焦渴的土地 ,滋润那150多亩憔悴的麦苗 ,圆了那182口人千年水梦时 ,大八山人怎能忘记
N2O是仅次于CO2和CH4的第三大温室气体,N2O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是当前最为迫切的环境问题。农田土壤是全球N2O的主要排放源。川中丘陵区是我国重要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