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语法对于汉语被动句的分析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在讨论汉语“被”字结构的特征和表现的基础上,力图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中提供一个可行的汉语被动句的推导方式。 (1)和(2)是典型的汉语被动句,其中(1)常被称为长式被动句,(2)被称为短式被动句。 (1) 张三被李四批评了。 (2) 张三被批评了。 我们知道汉语被动句的基本语序如下: (3) NP1…Bei(NP2)…V1…(NP3) 汉语被动句与英语被动句在结构上相近。首先,“被动化”动词V1的内部论元NP1处于主语位置,而其外部论元NP2是一个可选项,要么由“被”字引入,要么不出现。“被”的出现是强制性的,且不需要与V1直接相连。当V1的补述语NP3缺失时,我们得到的是典型的长式被动句和短式被动句一一取决于NP2是否出现;反之,我们可得到带有保留宾语或者接应代词的被动句。 根据现有的对汉语被动句的研究及本人对于“被”字结构的观察,本人提出“被”字是一个处于语法化过程中的动词,在长式被动句中选择IP为二级谓词,在短式被动句中选择VP为二级谓词。长式被动句的生成与“空算子”位移(NOP movement)相关,而短式被动句中,“被”字会触发动词作格化和名次短语位移(NP movement)。 第一章里,通过对于所谓的无标志被动式与“被”字结构的比较,本人提出带有被动标志的句子是真正的汉语被动句。然后根据“叫”、“让”、“给”和“被”等被动标志词的行为比较,本人提出“被”是典型的被动标志词,原因在于“被”在语法化过程中相对于其他被动标志词而言更加功能化,词汇意义更少,只有“被”能进入短式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