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SMA与MMP-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临床统计中均居于首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既涉及到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也与癌细胞增殖侵袭的环境密切相关。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Alpha-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ular actin,α-SMA)是其重要的标志物。细胞外基质是恶性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的重要组织屏障,而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作用,与肿瘤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有关α-SMA和MMP-3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很多报道,但在乳腺癌中的研究尚比较少。为进一步探讨乳腺癌组织α-SMA与MMP-3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α-SMA和MMP-3在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α-SMA和MMP-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集2012年5月-2014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承德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的组织标本112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56例、乳腺纤维腺瘤69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α-SMA蛋白、MMP-3蛋白,检测其在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表现(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α-SMA和MMP-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结果:1α-SMA蛋白、MMP-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表现的相关性1.1α-SMA蛋白、MMP-3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无显著差异性,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α-SMA和MMP-3蛋白在乳腺癌临床分期III期和IV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I期和II期组(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α-SMA和MMP-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以及组织学分级无关。2α-SMA和MMP-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在乳腺癌组织中,α-SMA蛋白与MMP-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s=0.370(P<0.05)。结论:1乳腺癌组织中α-SMA蛋白和MMP-3蛋白的表达明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表明二者均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2乳腺癌组织α-SMA蛋白和MMP-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对乳腺癌浸润、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3乳腺癌组织中α-SMA和MMP-3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这两个指标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正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细胞异质性是公认的恶性肿瘤特征,但产生的原因存在争议,利用脉络膜丛特有的乳头状细胞形态、特异性标志蛋白(TTR)和被接种的肿瘤细胞融合后容易鉴别的特点,从建立双色
本文拟对近年来安顺地戏的相关研究作一下综述,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探索性方案。文章认为,安顺地戏的深入研究,必须是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研究聚酰胺(PA)6与聚苯醚(PPO)合金的工程化,在玻璃纤维增强的PA6/PPO合金中加入增容剂、增韧剂等,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制备了增强PA6/PPO合金,讨论了PPO含量、增容剂及增韧剂
本文从C2C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出发,以淘宝网的“支付宝”为例,通过分析当前电子商务的实务操作流程,对其所采用的信用交易手段——第三方支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C2C电子商务
本文介绍了四川石化65万t&#183;a-1对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配套芳烃原料罐区有机气体回收装置工艺流程简述,主要控制指标、运行状态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正>一、案例背景案例研究的目标就是调整并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追求的是教学与教研的一体化。案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平行
近年来 ,金属在不同海洋食物链中摄食富集的定量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然环境中生物体内金属的浓度并不一定和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有相关关系 ,金属在生物体内的
[目的]揭示闽东南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异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及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闽东南地区1980—2009年26个雨量站的逐日降雨数据,运用福建省降雨侵
在广泛收集我国栗属 3个物种板栗 ( C.mollissima Bl.)、茅栗 ( C.seguinii)和锥栗 ( C.H enryi( skan) Rehd.et Wils.)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它们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