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在中国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兴盛,让·鲍德里亚思想日益为中国学者所接受和重视。国内学界对鲍德里亚的接受已有近20年的历史,虽然对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初具规模。本文立足于国内的鲍德里亚研究现状,结合当前的后现代语境与中国的“消费社会”研究背景,试图展示近20年来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及其思想的接受概貌,发掘接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三章。绪论部分概述了鲍德里亚的生平和学术影响,对国内译介和研究鲍德里亚著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思路。第一章呈现了在后现代语境下,鲍德里亚在中国学界的“后现代”式出场,重点选取了两个接受个案:王岳川和季桂保,具体分析了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早期接受情况,介绍了中国学界关于鲍德里亚与后现代之关系的讨论,以及在视觉文化研究中对鲍德里亚理论的接受。第二章结合中国的“消费社会”研究背景,深入探讨中国的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研究以及在消费社会与文学走向讨论中中国学者对鲍德里亚接受,同时还阐述了接受者基于鲍氏消费社会理论建构一般消费社会理论的努力。第三章论述鲍德里亚研究中的“前期鲍德里亚”问题,中国学界对于鲍德里亚是否走出了马克思的争论,以及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代表作《生产之镜》的研究。结语部分主要分析20年来中国鲍德里亚接受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星空中,群星闪烁,光辉四溢。在这其中,萧红也许并不是最大最亮的那一颗星星,然而,她必定是最具自我特色的其中之一。萧红以其独特的小说创作在文学的天空中散发着
工农兵创作背后涉及到社会、政治、乃至军事等多方面的因素,对这种现象背后种种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原因的探讨是非常有意思,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
“五四”前后处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交替时期,这一时期语言现象纷繁复杂。本文即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报刊书面语中反问句的使用情况的详细描写,揭示其使用情况的变化过程,最终目
在中国历史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人文主义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其始终立足于对人性、人的价值认同,这在现代文学生成与发展中的影响和反应尤为丰富深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诗人。在闻一多的诗歌中,幽默风格的表现虽不显要,但也有迹可循,是贯穿其创作生涯的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 从风格演变的角度着眼,闻一多新诗
元稹或通过专文论述表明诗学观点,或在诗歌语句中发表看法,其诗学思想在唐代诗学思想史以及中国诗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前人对元稹诗学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