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指期货与现货的互动关系看我国A股市场定价权——基于沪深300和新华富时A50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问题备受瞩目,而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定价权缺失问题尤为严重,其根源在于尚未形成成熟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而类比大宗商品,我国金融市场同样面临定价权问题。   为把握金融市场定价权,中国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努力,2006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CFFE)的成立及其首发品种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正是致力于通过金融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来抓住金融市场定价权。而此前新加坡交易所(SGX)已抢先中国市场推出直接以我国A股指数作为标的的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作为典型的中国股指期货异地上市,使得面对本土与异地市场竞争性共存的中国A股指数期货,同样面临定价权之争问题。   本文立足于中国股指期货本土与异地两个竞争性市场对A股市场定价权影响的角度,以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期货及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三市场为研究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微观结构各方面(合约设计、交易机制、投资者结构、监管环境)的直观对比,分析两市场在争夺价格主导权上的比较优势。进而从沪深300与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互动关系与定价权的角度进行重点探讨。在波动性影响部分,采用GARCH模型检验沪深300和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的推出对现货波动性的影响,进而评估其A股市场的影响。采用非对称模型TARCH和EGARCH模型来进一步完善非对称波动下的检验结果。在价格发现关系部分,利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定性分析沪深300指数期货、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及现货指数三者在价格发现中的引导关系。同时穿插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定量分析三者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贡献程度。进而评估两个股指期货市场在A股市场价格发现中的话语权。考虑到低频数据对价格发现功能可能的弱化作用,通过不同样本数据频率,即日数据和5分钟高频数据的比较分析,进而更加完善价格发现关系的研究。   研究表明,在沪深300与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的竞争性共存局面下,本土股指期货市场不论是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还是价格发现中都拥有主动权,把握A股市场定价权,异地新华富时A50作为补充角色,尚难撼动A股市场的定价权。本文将此归因于本土和异地市场两相竞争中,交易量、流动性乃至市场份额的巨大落差,并上升到了我国资本市场管制、人民币资产的升值预期、新华富时A50法律风险等深层次原因的探讨。   最后基于国内股指期货虽然定价权在握,但股指期货异地上市潜在威胁仍然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稳定国内股指期货在A股市场上的定价权出发,就丰富交易品种、改进交易机制、优化投资者结构及推动跨市场监管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人民币汇率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越来越具有弹性,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影响越来越明显。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任何一项涉外的经济行为都绕不开汇率波动的影响
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让市场有效性成为了金融市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市场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摩擦的大小,市场摩擦对于投资组合的选择和资产定价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股
本文进行了绿色经济要素、结构、功能复杂系统分析以及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研究,其目的在于准确把握绿色经济现状、绿色经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绿色经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