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总体上形态低级,金融供给远不能有效满足农民资金的需求。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国有商业银行从县以下地域全面撤出,农村合作金融成了农村金融的主体。但作为正规金融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改革中离合作金融越来越远, 2006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首次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并提出要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农村金融市场。这代表着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金融形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支持,而现实证明,它也是缓解我国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满足农民信贷需求的一种有效的金融合作方式。本文基于合作金融理论、诱致性制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运用理论与客观案例报道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采用SWOT战略分析的手段,以国际合作金融理论通识为理论支撑、国内农村金融组织支农现状为背景,展现了当前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和瓶颈性制约。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文献回顾,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框架。第二章介绍了国外合作金融理论和国内农村金融组织的组织背景,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提供成熟的理论支持和背景支撑。第三章介绍了在众多农村金融组织共存的金融环境下农村资金互助社何以产生的诱导性动因。第四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当前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其次以我国首家挂牌成立的百信资金互助社为例,详细介绍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第五章,通过对新闻报道的简要叙述,截取目前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性制约,揭示出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六章通过对农村资金互助社SWOT态势分析法的基础上,全面的提出了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一章从政府监管、立法、服务等职能的角度构建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进行尝试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