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钟书文学批评的对话性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e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批评家钱钟书及其批评文本为考察对象,结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钱钟书的批评方法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该文认为钱钟书的文学批评具有一种“对话性”的特征,它贯穿于钱钟书所有的批评著述之中。这种“对话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维度上的古今对话,地域维度上的中西对话,人文学术上的跨领域对话。笔者通过对钱钟书批评文本的细读,发现在他的批评世界中,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语境下的批评主体、创作主体、接受主体,在各自不同的话语空间内,围绕着某一个文学话题,开展着自由平等的“对话”。钱钟书通过这种对话性操作,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充实内心的体验,使其文学批评极具辩证性,使其批评文本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状态。
其他文献
本文以冀中抗战文学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的文学理论、文学创作及群众文学活动。冀中抗战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学史书写的薄弱环节
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大数据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需要加快在新型数据分析、无线网络技术、用户通信、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探
密教信仰在东汉时期由印度传入,于盛唐时期成熟。我国小说之体亦在唐时逐渐兴盛成熟。此时是为“始有意为小说”之阶段,“文辞华艳,叙述宛转……演进之迹甚明”。《太平广记》作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从语言学角度来说,《三国志》具有很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