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最近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但利率市场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被提出,当时实行市场化经济的国家出现了高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突出,新的利率机制的出现迫在眉睫,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是市场的价格,能够起到有效引导市场资金流向、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的作用。利率处于被管制时,可能引起严重的金融扭曲和金融抑制。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每个国家和经济体来说,都是经济政策中的重中之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之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又有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放开市场管制,尤其是2012年后进入加速阶段,并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完全放开了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至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给整个金融业界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作为社会融资融信的主要供给方,依赖于国家宏观政策以及银行业监管政策的支持,享受固定利率政策的红利,处于垄断的地位。商业银行的盈利长期以来严重依赖于资产规模尤其是信贷类资产规模的扩张。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便拥有了自主的定价权。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及大中型股份制银行来说,资产规模雄厚,管理体系完善,抵抗风险能力强,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有一定的抵御能力。而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地域及资产规模的限制,并且起步晚、起点低,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受到很大冲击,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盈利模式受到严重挑战,经营转型迫在眉睫。2007年是城商行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三家城商行上市,为城商行的发展带来了希望。然而自2007年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相继上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城商行上市都受到很大的阻碍。而无法上市再加上地域限制,使得很多城商行增资配股难,资产规模受限。因登陆A股遥遥无期,已有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等赴港上市。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城商行不得不匆忙招架。由于过于依赖传统的利差主导型模式,利率的市场化又导致利差的急剧收窄,因此城商行的盈利能力便迅速下降。近两年,证监会突然对城商行IPO敞开大门,相继公布几家城商行的上市审核程序进度,于是江苏银行成功于2016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07年之后首家上市的城商行,这标志着城商行发展的破冰,近期有几十家城商行正排队等待上市,城商行的发展迎来了一波高潮。利率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主要是依靠利差路径,利率的放开直接导致了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上升,利差收入减少。很多银行开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试图摆脱利差主导的经营模式,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而城商行在这方面做的似乎并不好。本文试图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影响的角度,在基于理论解释推断的基础上,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现实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影响银行盈利的具体因素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揭示,为城商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本文选取城商行发展的第一个破冰期——2007年作为时间起点,至2015年为终点,结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具体进程,以资产规模排名前五的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为例,分别分析其各个盈利指标,观察其在利率改革过程中净利差、中间业务收入、总收益的变化,进而分析其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之后再进行定量分析,同样是采用2007年-2015年时间段,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的面板数据。本文借鉴黄珊(2015)的研究成果,对利率市场化指数进行测算,取其为解释变量,同为解释变量的还有净利差、非利息收入占比,并且选取衡量银行内控能力的不良贷款率、存贷比、成本收入比为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为总资产收益率,能够综合地衡量银行总体盈利能力。用Eviews7.0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拟合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提出相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