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高血脂复合高血糖合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全面、动态采集宏观体征和微观指标,在病证结合理论的指导下判定其证候属性,初步阐释证候的动态演变特点;对证候与生物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探讨疾病与证候的相关性。方法:1.将7-8周龄雄性SD大鼠200只(体质量260-280g左右),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单纯心梗组、高脂心梗组、高糖心梗组和高脂高糖心梗组。适应性饲养3天后,对于高脂心梗组、高脂高糖心梗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其他各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期间均自由饮食水。4周后,对于高糖心梗组和高脂高糖心梗组通过腹腔注射STZ(链脲佐菌素)建立高血糖状态模型。继续饲养1周后,对单纯心梗组、高脂心梗组、高糖心梗组、高脂高糖心梗组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开胸后穿线结扎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建立心梗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术后各组动物均保持原饲料喂养直至实验结束。每组动物随机分为3批分别于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3个时间点,动态监测各组动物的体质量、血脂、血糖。2.通过检测喂食高脂饲料的各组大鼠其血脂相关指标(TC、TG、LDL-C、HDL-C)水平的变化,判定高血脂模型是否成功;腹腔注射STZ7天后,通过尾尖部采血法检测模型大鼠空腹血糖,FBG≥16.7mmol/L者判定高血糖模型造模成功;心梗术后3天通过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检测模型大鼠心电信号改变,以心电图标准十二导联中出现6-8个病理性Q波为指征判定心梗造模成功。于心梗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3个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与宏观表征变化,动态监测大鼠活动度、敏感度、扎堆、舌色、舌体、舌质、舌润泽、耳廓形态、爪温、爪润泽、唇色、爪甲形态、便色便质等大鼠表征变化,观察应激状态呼吸频率、舌面足底色彩饱和度、抓力等行为学指标,并对大鼠的证候属性进行判定。3.检测实验大鼠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3个时间点的血清心肌酶(AST、LDH、CK、CKMB)、血脂(TC、TG、HDL-C、LDL-C)、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氧化应激(MDA、NO、ox-LDL)、神经激素(AngⅡ、ET、ALD、BNP、NT-proBNP)等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对生物学指标与证候评价要素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1.高脂饮食4周后,高脂心梗组和高脂高糖心梗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较假手术组、单纯心梗组和高糖心梗组明显升高(P<0.01),HDL-C水平较假手术组、单纯心梗组和高糖心梗组明显降低(P<0.05);经STZ诱导的高糖心梗组和高脂高糖心梗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注射STZ7天后检测空腹血糖值FBG≥16.7mmo 1/L;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后3天对各心梗组大鼠进行心电图检测,十二导联心电图显示各心梗组大鼠出现6-8个病理性Q波。提示单纯心梗组、高脂心梗组、高糖心梗组和高脂高糖心梗组模型造模成功。2.单纯心梗组术后7天出现唇色青紫、舌面r值降低、b值升高、APTT缩短,判定为血瘀证,术后14至28天叠加出现抓力下降、活动度降低、应激呼吸频率加快等气虚证相关指征,判定为气虚血瘀证。高脂心梗组于术后7天至28天始终判定为气虚血瘀证。血瘀证证候指征自心梗术后即贯穿高糖心梗组和高脂高糖心梗组大鼠证候变化的始终,并且两组模型大鼠还出现爪部皮肤干燥脱屑、舌红少津等阴虚证表现。但高糖心梗和高脂高糖心梗两组在证候时间窗上有明显差异,高脂高糖心梗组于术后7天即在阴虚证相关表征的基础上出现了爪温高、敏感度高、活动度增加等热象,判定为阴虚热盛血瘀证,在术后14天至28天,判定为气阴两虚血瘀证;而高糖心梗组在术后7天时无热象出现,并且伴随活动度下降、抓力减小、爪温降低等改变,从术后7天至28天,始终判定为气阴两虚血瘀证。3.与单纯心梗组相比,高脂心梗组氧化应激损伤从术后7天至28天持续加重,主要表现在ox-LDL的持续显著升高(P<0.01或P<0.05);炎症反应从术后14天开始至术后28天主要表现为IL-6和TNF-α的明显升高(P<0.01);心肌损伤以术后14天时最重,表现为CKMB和AngⅡ的显著升高(P<0.01或P<0.05)。高糖心梗组的炎症反应从术后7天至28天均明显加重,表现为IL-6、IL-1β、TNF-α的显著升高(P<0.01);氧化损伤从术后14天开始明显加重,表现为MDA和ox-LDL在术后14、28天的显著升高(P<0.05);心肌损伤在术后28天最重,以AST、CK、CKMB、AngⅡ、BNP、NT-proBNP的显著升高为特点(P<0.05或P<0.01)。高脂高糖心梗组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从术后7天至28天均明显加重,表现为IL-6、IL-1β、TNF-α、MDA和ox-LDL的持续显著升高(P<0.05或P<0.01);心肌损伤在术后14天、28天明显加重,表现为 AST、LDH、CK、CKMB、ALD、BNP、NT-proBNP 的持续升高(P<0.05 或 P<0.01)。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9个血液指标,其中有13、16、8个指标分别参与了气虚证、血瘀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的形成,指标与证候的关系相互交叉,存在同一指标参与多个证候形成的情况。结论:1.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叠加不同危险因素后,各组模型动物的证候属性以及证候演变特点出现了明显区别:单纯心梗组大鼠术后7天属于血瘀证,术后14天至28天属于气虚血瘀证;高脂心梗组大鼠在三个时间点均表现为气虚血瘀证;高糖心梗组大鼠在术后7天为阴虚热盛血瘀证,14-28天为气阴两虚血瘀证;高脂高糖心梗组在术后7、14、28天均表现为气阴两虚血瘀证。提示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与心肌缺血一样,在证候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在生物学指标的变化中,各模型组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心肌损伤等方面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有13、16、8个生物学指标分别参与了气虚证、血瘀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的形成,生物学指标与证候之间相互交叉。意义: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高血脂、高血糖联合心肌梗死的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观察了各复合模型的动态证候演变特点,并探究了不同复合模型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