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投资率过高而消费率过低的需求结构失衡问题。为分析和解释我国的投资消费结构失衡问题,本文在考察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基于1992-2011年的资金流量分析表剖析了我国居民部门、企业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需求结构失衡特征。随后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对投资消费结构的国际经验进行了分析比较。接着,本文基于存流量失衡的新角度,利用一个反映企业成本收益核算的收入支出模型,阐释了我国存流量比例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需求结构失衡之间的重要影响机制,并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了后凯恩斯主义的存量流量一致模型,在一个包含实际经济因素和货币金融因素的五部门模型框架下,通过参数校准,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投资冲击、收入分配冲击、消费倾向冲击、税收冲击以及利率冲击等外生冲击对我国增长中需求及需求结构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一)从资金流量分析看,我国最终消费率的下降是由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和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共同造成的,导致后两者的原因在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我国的高投资率主要来自于企业投资率的提高,企业高投资率源于企业经营性留存收入占比的提高,后者则与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政府直接投资上升以及政府对企业的资本转移提高等有关。这意味着我国低消费和高投资现象都直接联系到了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即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直接导致了我国需求结构的失衡。(二)资本存量相对收入流量比例的失衡是我国需求结构失衡的深层原因。其逻辑在于,经济中的资本存量相对收入流量比例失衡会通过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并最终导致需求结构失衡。在企业的成本收益核算中,投资的增加不仅会增加当期的资本存量,也会提高下一期的折旧和利息成本;企业为了保持原有资本回报率水平,需要在下一期以累积的比例增加投资,这将会导致资本回报(利息和利润)和资本成本(折旧和利息)相对于劳动收入上升的更快,即随着资本增长率的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会下降。由于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比非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高,这将导致国民储蓄率的不断提高,最终导致消费需求不足。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赶超战略和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发展模式是导致我国资本存量相对收入流量更快增长的重要原因。恢复存流量平衡的办法就是让过高的资产值(企业破产)跌下来,使存流量比例得以合理调整。(三)我国投资增速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储蓄倾向的提高均对消费率产生了抑制作用,并会使产能利用率下降,经济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而减低税收和提高利率水平则有助于提高消费率,提振有效需求。本文模拟分析的政策含义是,为了有效提高消费需求,中国应当摆脱过去高度投资依赖的发展模式,切实改革资本偏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此外,还应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改革金融抑制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