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B(Sinus Barotrauma,鼻窦气压伤)是指外界气(水)压急剧升降时,鼻窦内气压不能随之改变所致的窦内粘膜病变,又称气压损伤性鼻窦炎或气压性鼻窦炎。不仅见于专业飞行人员、跳伞员和潜水员,也见于航空乘客及飞行、潜水爱好者。在航空环境称航空性鼻窦炎(aero-sinusitis),严重时可影响飞行人员空中操作而危及飞行安全。本研究通过建立SB动态动物模型,分析白兔SB的行为学、内窥镜鼻窦结构学、影像学、细胞病理学的变化,并通过不同机种飞行人员SB临床病例研究,探讨SB实验室及临床客观定性和定量检测手段,病理损伤特点和发病机制。一、第一部分SB动态模型的建立将70只日本大耳白兔共为三组:模型组、条件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模型组又分为①-个小组。模型组为膨胀海绵阻塞的右侧鼻窦,低压舱操作方法分为三类:低压舱内以不同速度(100m/s、75m/s、50m/s)快速升至4km或2km,停留5min后以15m/s降至地面,反复升降3次;低压舱内以15m/s升至4km或2km,停留5min后以不同速度(100m/s、75m/s,50m/s)快速降至地面,反复升降3次。低压舱内以15m/s升至4km,停留5min后仍以15m/s降至地面,反复升降3次。条件对照组为模型组白兔左侧鼻窦。空白对照组为放入低压舱内不做升降处理(放置时间与模型组低压舱操作时间相同)的白兔右侧鼻窦。低压舱操作前后分别观察鼻内窥镜鼻窦结构、鼻窦MRI、窦腔粘膜组织病理等。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不同速度和不同高度SB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①-小组白兔均出现SB特征性的行为学变化,尤以2km以下为甚。模型组①-小组白兔右侧鼻腔鼻窦内窥镜、MRI检查均出现SB,其中100m/s升降时最明显。模型组①-组鼻窦粘膜均出现纤毛缺失、炎性细胞浸润和腺腔内炎性细胞渗出,100m/s较75m/s和50m/s升降时SB更严重。根据病理损伤程度,可以将SB分为轻度和重度。模型组的小组、条件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无SB的行为学和影像学改变、细胞病理学损伤。由此可知,低压舱模拟飞行所致的白兔SB,出现了鼻窦功能学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SB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升降速度呈正比,且在2km以下时最明显。二、飞行人员SB及其鼻科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收集、整理和统计学分析55例飞行人员SB及其鼻科相关疾病的病例资料。结果: SB各部位比例为:额窦占76.36%(42例)、上颌窦占10.91%(6例)、筛窦占1.20%(1例)、额窦+上颌窦占7.27%(4例)、额窦+蝶窦及额窦+筛窦各占1.2%(各2例)。原发性SB(窦口本身病变所致)9例(16.36%),继发性SB(鼻窦内外病变所致)46例(83.64%)。继发性SB的鼻科相关疾病有:Ⅰ型(鼻腔结构异常型)和Ⅱ型(炎症型)各占27.66%(13例)、Ⅲ型(变态反应型)和Ⅳ型(囊肿肿瘤型)各占4.26%(2例),Ⅴ型(复合型)占36.16%(17例)。窦外型18例(飞行下降时鼻腔病变所致的鼻窦挤压伤)、窦内型17例(飞行上升时窦内病变所致鼻窦反挤压伤)和复合型8例(飞行升将时鼻窦内外病变所致气压伤)。轻度占34.55%(19例),重度65.45%(36例)。19例轻度SB采用保守治疗,36例重度SB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48例SB最终飞行合格,7例SB飞行不合格, SB复合耳气压伤是其停飞的主要原因。由此可知,SB中额窦和上颌窦发病率相对较高。依据病变部位和病因对SB进行分类、分型和分度具有重要的临床航空医学意义。SB主要由鼻科相关疾病继发所致,结构异常型和炎症型是其主要病因。重度SB需要手术治疗,SB合并耳气压伤最易导致飞行不合格。本研究通过对SB动态模型的建立和各机种飞行人员SB临床资料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SB细胞病理学损伤特点及不同气压水平和不同下滑速率时SB发病机制的认识,同时总结了飞行人员SB的临床特点,为其医学鉴定和防控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